登录
第三方登录
黄石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黄石港区这些情况→
黄石日报 2023-12-26 20:06:22
今天(12月25日)上午
黄石市
“打造增长极 建功先行区”
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黄石港区)
在市政府4号会议室举行


 发布人

冯   雨 黄石港区委副书记、区长  
郑朝辉 黄石港区花湖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志云 黄石港区住房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立强 黄石港区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雷璐璐 黄石港区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主持人

丁元拾  黄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发布会上
黄石港区区长冯雨
通报了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23年,黄石港区围绕“一带两园三圈”发展布局,加快建设临空高端商务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的发展答卷。


聚力稳进提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初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56.94亿元,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09.59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3.12亿元,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4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8亿元。GDP、社零总额增幅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服务业发展质量评估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新开工项目45个、在库项目48个,存量投资超50亿元。

聚力消费强区,服务业发展持续壮大。全年举办年货节、美食节等消费活动33场,商圈场景消费活力全面激发,“三大商圈”客流量平均增长8.25%,营业额达2.5亿元。全区现有首进鄂东南品牌20余家、首进黄石品牌70余家、新业态20余家,华新1907文化公园带动文旅产业复苏发展,摩尔城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组织163家餐饮住宿企业、14家限上企业、22家门店参与爱心消费券、家电消费券活动,带动餐饮、住宿、家电消费额增长4160万元。建成的黄石市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获评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达1500余家。区口岸办挂牌成立,带动瑞鸿商贸、美峰化学等外贸企业产值增长超20%。全年净增规上限上企业64家,“四上”企业总量达399家。

聚力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强劲。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2家、科创“新物种”企业3家,发明专利同比增长41.67%,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深入推动产学研用融合,新增实习实践基地8个,联合湖北师范大学打造数字经济研究院,组织兴达网络科技等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探索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与鄂城区、浠水县建立跨界河湖治理“四联”机制;与鄂城区率先开展跨市城市管理深度合作;与蕲春县乡村振兴区域协作、就业合作项目获省级优秀就业服务项目奖;103个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武鄂黄黄四市自助终端“自助办”。

聚力品质提升,城市面貌持续改善。投资约6亿元改造提升南京路等8个商业街区,交通路步行街华丽亮相。启动青山湖等5个完整社区建设,投入1.9亿元实施金福园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完成延安路拓宽工程,枫叶山路、朝阳路、花湖大道延伸段等“瓶颈路”“断头路”实现通车。改造背街小巷8条,新增口袋公园3个、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点位3个,众鑫运动公园、青山湖智慧体育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打卡地。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全覆盖、电梯加装等工作,累计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4部,占全市总量的76%、全省10%,“五步工作法”获省委肯定。

聚力民生保障,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三保”及民生支出占比达87.2%。新增就业6195人,扶持创业13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社保扩面新增1627人,覆盖面达97.57%。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平稳落地。全面提升救助保障水平,筹集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638万元。稳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中教联体被评为省级教联体试点。花湖小学、武黄路小学等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新增学位1400个。平安建设不断深入,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


黄石港区相关部门负责人
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Q

今年黄石港区提出建设临空高端商务区,请问黄石港区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在哪?

A

黄石港区民企中心:黄石港区建设临空高端商务区的关键在于打造多层级的消费资源聚集地。今年以来,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在打造消费载体、丰富消费业态、优化消费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聚焦市场主体,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知名品牌优选地,组织辖区商贸服务业企业参加各类品牌评选活动,联海集团获“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先进企业”称号,陶然风味园等11家餐饮企业获评黄石市特色美食店、名优小吃,成功引进华美达酒店、霸王茶姬等国内国际品牌店15家。打造优质服务引领地,以大众山为脉,以沿江大道为带,以磁湖路为线,将全区酒店民宿、非遗文化、旅游线路、特色餐饮等资源串珠成链,摩尔城被评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华新1907成功申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顺利挂牌黄石市口岸办黄石港区办事处。打造市场主体集聚地,荆楚贸易、鹏润汽车等4家企业挂牌新四板,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998户,全年进限企业可突破40家。

二是紧扣消费主题,推动商旅融合。紧抓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一季一主题、一月一特色”、“有节办节、无节造节”,全区举办年货节、美食节、龙虾节、动漫节等活动33场,发挥消费主引擎作用,以节会凝聚城市消费,带动消费近2.5亿元。通过政策刺激拉动消费内需,组织163家餐饮住宿企业、14家限上企业、22家门店参与爱心消费券、家电消费券活动,带动餐饮、住宿、家电消费额增长4160万元。持续打造黄石港消费IP,今年“双节”期间,胜阳港、华新、万达三大商圈累计客流量同比增长12.19%,累计营业额同比增长17.01%;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4.386万人次,同比增长246.2%。

三是围绕项目建设,提升商圈品质。以胜阳港商圈为中心,配合交通路步行街改造,对黄石大道、沿江大道、天津路等6条道路实施综合提升,交通路步行街楼宇使用率提升至90%,服务业发展迈向新高度。以交通路步行街为核心,链接贯穿武汉路商业街、广场路、消防路和钟楼烟火,增强胜阳港商圈联动发展功能,提升商圈消费力、集聚力、辐射力,打造“品牌汇聚、潮流引领”的消费枢纽,助力鄂东消费中心建设。

四是着力优化服务,加速转型升级。一方面,紧抓临空发展重大机遇,组织食博园、珍珠果、陶然楼等11家商贸企业对接花湖机场开展合作,共享临空经济发展红利。搭建政校企沟通桥梁,组织开展湖北师范大学首届“双创”嘉年华活动,促成卤巧儿、卡乐卡等6家品牌企业与湖师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临空产业加速转型。另一方面,结合各街区实际,充分借鉴“钟楼烟火”“一切改善,因民所需”的商街自治共管经验,让商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管理者”,极大提高了商户的积极性,优化了消费环境,消费活力不断释放。


Q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是增强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请简要介绍下黄石港区今年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A

黄石港区建设局:今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指引,持续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聚焦功能提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完整社区建设,聚焦“一老一幼”,补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2023年,改造天方小区、金福园、金地园、凤凰山社区、大码头等老旧小区13个,惠及居民4000余户。打通市府路小学侧巷、文华巷、南京路侧巷等微循环路3条;建设楠竹林、青山湖、天虹、南岳、亚光等完整社区5个,其中楠竹林社区被列为全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完成花湖广场、大桥广场、桂花湾等3个城市口袋公园;加装全市第一部“座椅电梯”和一键“报警器”的黄石大道772号楼,实现了老人一键上下楼、一键求助。通过功能提质,逐步消除管网不畅、交通拥堵、设施老旧、环境污染、上学难、养老难、上楼难等“城市病”。

二是聚焦产业提档。发挥黄石港区商贸服务业产业发展优势,以“改造一个街区、带动一个片区、激活一个商圈”为路径,围绕市东楚集团投资2.7亿元打造交通路步行街项目,我区同步提档胜阳港商圈,以交通路打造省级步行街为中心,投资3亿元,对南京路、广场路、消防路、黄石大道、沿江大道、天津路等6条道路实施综合提升改造,以老旧街区改造带动消费扩容提质和传统业态升级,使胜阳港老商圈凤凰涅磐,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路步行街,将于12月28日正式开街,开街后胜阳港商圈将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元素为一体的商业圈层。

三是聚焦治理提能。通过空间统筹、金融赋能、资源特许经营、共同缔造,探索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融资、路径和方法问题,将过去由财政兜底的公益性项目,通过增值服务形成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得到金融机构认可,变成市场化项目,形成银行愿意贷、市场主体愿意参与、群众满意的工作局面。我区被列为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融资试点城市,获银行融资授信3.7亿元。今年,我们在老旧小区增设充电桩、售卖柜、广告位等收益性设施,搭建老旧小区智慧生活服务平台,运用智慧管理手段,对全区停车位、广告位、充电桩等收益性设施统一布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平衡,促进城市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我们将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有力的行动举措、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黄石港区在优化功能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生活品质上铸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助力临空黄石港高质量发展。


Q

天园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作为我市危旧房改造试点,矛盾多、困难大,但如期完成全部签约,确实不易,请问黄石港区花湖街道采取了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A

黄石港区花湖街道:天园片区是原麻纺厂家属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破损严重,严重威胁居民生活安全,为了消除危旧房屋安全隐患,实现老百姓旧房换新房的愿望,黄石港区邀请市城发集团作为运营主体,共同在天园片区开展危旧房改造项目试点工作。与黄石港区以往项目不同,该项目存在低收入群体多、老年群体基数大、居住在外人群较多等多难局面,黄石港区始终咬紧牙关、坚定信念,不断调整、完善工作举措,从2023年8月1日至11月26日,天园片区603户住宅、232户非住宅全部完成签约。期间未发生一起冲突事件和信访事件,未出现一起负面舆情。

一是强化担当作为,激发干部动能。黄石港区将危旧房签约工作作为主题教育“重实践、建新功”的演练场,区“四大家”分片包干、部门包户,全区所有部门200余名干部全部上阵。许多干部自费慰问老党员、看望住院老人,开着私车带居民满城寻找租售房源,展现对群众的关怀,赢得了居民的信任;针对在外地居住群众,干部主动上门,飞奔千里到全国各地找人宣讲政策,当天签约、当天返程后又马不停蹄前往下一户居民家中;“中秋、国庆”期间,全区干部放弃休假、集体下沉,做到节日期间签约服务不断档,以奉献精神有效感染了群众,有效推进了签约工作。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黄石港区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针对性释放政策善意。了解到居民担心交不了房的问题,积极与市城发集团对接,承诺三年内未交房过渡费翻倍,打消居民顾虑;了解到居民有租房需求,组织中介平台召开8场租房咨询会;了解到居民有就业需求,组织港区企业召开10场招聘会。我们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了解政策,也为居民提供住房、就业、创业等各方面帮扶,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事来办,以靠前一步、主动作为的崭新姿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和群众的感情,打牢了群众基础。

三是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共同缔造。黄石港区坚持运用好“共同缔造”的理念方法把居民广泛团结起来,组织原麻纺老干部以及党员代表座谈,充分听取群众对危旧房改造的意见想法,广泛凝聚共识;组织自改委、楼栋长、退休厂长、车间主任等成员成立群众工作站,把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共商议题,提供解决措施;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相关信息,有效推动了签约工作的快速开展。签约期间,热心群众提供有效信息200余条,协助签约近百户。

下一步,黄石港区将紧紧围绕腾迁工作发力,加快腾房放款进度,争取2024年春对天园片区1栋到4栋进行倒房,确保安置房项目快速启动建设,兑现三年内将安置房交到居民手中的承诺,坚决落实“一包包三年,三年包到底”的包保责任制,做好后续跟踪服务,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早回迁、生活好,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Q

加装电梯一直是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痛点难点,黄石港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成效显著,请问在加装电梯工作中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A

黄石港区住保局:近两年来,黄石港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针对群众工作难,居民出资难,工程监管难以及后期管理难四大“难题”,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居民提、组织推、队伍建、全程评、公约管”五步工作法,成功入选省委实践活动首批39个典型案例。目前,全区已基本形成“居民主导、社区引导、政府支持、多方联动”的既有住宅电梯加装模式,累计发动居民出资1.2亿元,政府补贴805万元,已审批通过274部,投入使用204部,惠及居民5136户。


一是引导居民提,广泛凝聚共识。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凝聚民意,推动决策高效共谋。线上建立楼栋加装电梯议事群200余个,宣传加装政策、改造案例800余次,实时解答群众疑惑;线下依托小区“红色驿站”搭建居民议事平台79个,召开夜话会、板凳会等2764场,把意见摆在桌面上,将分歧化解在动工前。

二是依托组织推,明确工作主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建立两个组织,全程推进具体工作。选出电梯加装自改委,对接部门和市场主体跑政策、提方案、报项目,组织居民议方案、定系数、谈补偿;从街道、社区抽调骨干,纳入小区有威望的老党员,联合自改委成立“临时党支部”274个,协调业委会、物业、施工方,及时解决加装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双轮驱动该项工作推进。

三是发动队伍建,汇聚资源力量。在区级层面成立“加装电梯顾问帮帮团”,挑选懂业务、有经验、热心肠的老同志,全程跟踪楼层矛盾、施工扰民等易发多发的纠纷问题,及时下沉小区现场,现身说法,释疑解惑,分享经验和加装电梯工作心得,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且对优化加装电梯方案提供好的意见建议,更好地促进了电梯加装工作。

四是拓宽全程评,做实全程监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评价机制。在遇到采光、噪音、结构安全、消防通道等群众顾虑较多的问题时,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分析检测、出具专业报告,并协同消防、房屋安全、设计公司等单位开展实地实勘实测。同时,聘请第三方监理机构,对全区加装电梯项目实施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按照80%以上满意的原则,对电梯施工开展全过程评价,促进项目管理规范。

五是探索公约管,保障后期运维。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管理电梯并作为电梯使用单位,办理电梯安装告知、检验、使用登记、改造等手续。电梯维保合同由楼栋自改委和电梯维保公司签订,切实保障后期的运行维护。积极探索管理公约,切实解决“没人维护”和“没钱维护”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肖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