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坤、涂石妍)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实施以来,共青团通山县委始终把发挥青年人才效能摆在改革工作首位,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加大青年人才的“选、育、管、用、留”,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机制,做好青年文章,打造全面立体的青年人才队伍结构,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改革实施后,我县现有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岗人员14人,“三支一扶”在岗人员38人,自主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114人,通山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联盟成员119人。
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巩固青年群众基础
强化党建带团建机制。优秀青年列席单位理论中心组学习,增强青年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广大团员青年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自觉。组织“青年学习会”活动。聚集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人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团十九大各项部署,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开展青年人才培训班。成功举办通山县2023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培训青年人才代表50余。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青年干事创业动力。组建青年人才宣讲团。组织宣讲团成员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余场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宣讲15余场次。以青年思想教育为己任,提高青年政治素养。
坚持培育青年人才,服务青年现实需要
加大青年人才储备力量。适应青年流动聚集特点,扩大和优化县级团委对青年人才的服务。推动我县社工人才培养,鼓励动员全县团员青年、志愿者参考社工资格证,逐步扩大我县社工人才储备;针对疫情期间医疗资源不足的状况,联系14名医学专业高材生到县人民医院开展医疗志愿服务;积极对接省“博士服务团”,引入高素质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治医师谷志超博士在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挂诊一年;积极向团省、市委推荐通山县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培训,吸纳西部计划志愿者来通并前往各乡镇等基层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助力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推进资源配置方式社会化,筹措社会多方资源用于济困助学,就业创业。推荐返乡青年申报扶持项目,并参加“2023新农人计划”,为创业青年提供贴息贷款支持,发放青创贷共发放248笔共计4725.9万元。依托县青年创业联合会,开展青年创业项目茶话会40余期,为创业青年提供分享平台并交流创业经验。解决青年人才成长困惑。结合五四青年节等节日节点,慰问走访青联委员、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优秀青年人才,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组织“学习二十大 携手向未来”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和引导,为青年搭建交友平台,开展大型交流联谊活动,共有220人参与其中,8人牵手成功;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职能,建立“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事项清单20余项。
坚持强化青年担当,动员青年回馈社会
引导青年人才奔赴基层。为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引导农村青年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湖北省第十二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优秀青年代表谷志超主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义诊活动,为山区群众保驾护航。成立通山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联盟。积极组织120余名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开展“青年人才家乡行”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暨观摩活动,帮助大学生感受家乡资源优势、发展变化,并就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同时,推动大学生开展“返家乡”、“三下乡”活动,组织26名大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提升青年社会实践经验。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直接面向青年开展工作,县级团委以扁平化、项目化的方式,与乡镇团委共建团建精品品牌。围绕“学雷锋”服务月、青年助力共同缔造等活动开展志愿服务100余次,引导青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建设等工作,延伸工作手臂,凝聚青年力。
下一步,共青团通山县委将进一步强化青年人才管理,聚焦青年人才成长,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凝聚青年人才共识,将青年发展融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努力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服务实效性,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