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当前,我市农村地区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大特征,建立高效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12月20日,松滋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松到陈店镇夹马槽村参加党日活动,为村民制作“色香味俱全”的党课大餐,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田埂地头走实走深。
党课上,王德松对该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特点与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政策保障、他山之玉、市情实际等多个角度出发,由表及里、娓娓道来,提出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实践路径,为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开具“松滋药方”。
加强顶层设计,切实保障农村老人权益。加大政策支持。建议出台农村老人养老补助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政府采购、协调指导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养老服务业及其建设项目信贷投入,探索拓展养老服务业市场化融资渠道。
改革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兜底养老质量。高位谋划推进农村区域性福利院县级直管。推进区域性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由乡镇管理变为民政局直管。实行财务统一管理、人员统筹安排,建立完善院长工资绩效等考核制度。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区域整体联动。建成市老年养护院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将街河市等4所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为区域性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实行跨乡镇集中供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市场主体服务外包,提升区域性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护理能力。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实现“养、医、护”三位一体,切实提高养老质量。将市精神病人托养所发展为养老机构,满足全市精神障碍及失智老年人养老刚需。
发动多元主体,创新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推进资源下沉,指导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进一步赋能农村老年人幸福之家,形成集医疗服务、文体活动、日间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机构。推广复制南海经验,鼓励村民利用自有产权房屋建设养老睦邻点。鼓励村民利用自有产权房屋,建成养老睦邻点,为周边老人开展娱乐休闲、日间照料、助餐便民等服务。充分调动老年人协会,营造农村老年人互助互帮良好氛围。发展老年人志愿服务,推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健康老人照顾多病老人,实现互助养老良性循环。
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组织老年人公益文体活动,丰富长者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宣传敬老爱老助老的典型事迹,形成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农村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持证上岗,提高农村养老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培训补贴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养老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最短板,必须高度重视。”王德松表示,未来工作中,市民政局将在深入理解把握基础性、普惠性、系统性原则基础上,激活社会动能、强化配套衔接,构建起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让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有温度、有厚度、有制度。(来源:松滋民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