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荆门分社、荆门市博物馆 联合策划出品
郭店楚简的14篇儒家文献共存简618枚,除《五行》篇为自名篇题外,其余13篇的篇名均为竹简整理者根据简文内容拟加的。
按竹简形制,14篇儒家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端均削成梯形,有《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8篇;另一类是两端平齐,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6篇。有学者认为,简端为梯形的竹简内容是郭店楚简儒家文献“子思学派”经典著作的主要形制特征。
儒家以孔子为其创始人。据文献记载,孔子之后,儒学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孟子)之儒等。这八派儒学之分,是后世学者根据儒家弟子不同的思想主张划分的,但由于缺乏确凿的文献资料,除孟子、荀子之外,各派儒学思想具体是如何阐述的,现今的我们无法全部知晓。
毋庸置疑,孟子是孔子之后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称为“亚圣”,其思想深受孔子学说的影响。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形成了颇具自己特色的“仁政”“仁义”的社会思想,且首次提出“人性善”的观点。从孔子到孟子,之间相隔近两百年,两者的思想是如何传承发展的,在传世文献中并没有可靠的资料与记载,而郭店楚简14篇儒家文献则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孔子到孟子之间学术思想发展的理论问题,为我们研究早期儒家谱系及儒家与其他学派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郭店楚简儒家学说中,有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也有子思及其弟子的言论,构成了儒学早期由孔子到孟子之间的传承谱系。许多学者经过研究,大致将郭店楚简的儒家文献归为思孟学派的作品。“孟”指的是孟子,“思”就是子思。子思,姓孔,名伋,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师承孔子高徒曾子,生活于战国初期。子思的著作在后世流传中多已散佚,如今得以重见天日,其学术价值可见一斑。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子思和孟子的著作之间有思想上的差别和递进,学派是逐渐形成的。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孟子》一书深受郭店楚简儒家学说的影响,两者之间呈现思想发展的关系。
诚如学者所言,郭店楚简的儒家学说填补了孔子至孟子之间思想发展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儒学文化资源。受疑古思潮的影响而被否定的传世文献,重新恢复其原有的历史价值,许多曾经被判定的“伪书”其实并不“伪”,而早已失传的多部儒家文献的发现,也使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清晰的线索。
(撰稿人:荆门市博物馆范晓佩)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