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房县团委:“五带”工作法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2-20 11:29:28

近年来,为更好的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团房县县委以“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向村(社区)一级延伸,坚持以“五带”工作法,推动村(社区)团组织实现制度健全、组织有力、队伍壮大、阵地坚实、活动多元,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生机和活力,有效解决基层团组织基础薄弱、活力不足、作用不显等问题,积极推动青年助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

带机制建设,保障更加充分。落实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各乡镇党委将团建工作统筹纳入大党建工作范畴,每年至少听取1次共青团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共青团相关工作,对各基层团组织工作统一谋划部署;落实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团县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基层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推优入党工作的通知》,对团干绩效考核、团干管理均明确要求。村(社区)优秀青年“推优入党”率100%,其中2023年村(社区)“推优入党”18人;落实团建考核工作机制。把共青团工作纳入村(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和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围,分值占5%。由乡镇团委制定考核细则,并对各村(社区)党组织进行考核,结果运用到党建考核中;落实县委巡察工作机制。将党建带团建工作同步纳入县委对村(社区)的巡察工作中,全面巡察各村(社区)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力度、理解深度,巡察各村(社区)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落实、活动开展等情况,以察促改,以改促建,推动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作用有效发挥。

带组织建设,堡垒更加坚强。党团组织统筹建。按照“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要求,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落实党组织对团组织建设直接领导责任制,实现全县281个行政村(社区)团组织建设全覆盖;党员团员同教育。重视培育和选用年轻干部,积极指导村(社区)团组织开展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以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为基础,组织开办“青年读书班”“青年大讲堂”“读书分享会”,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开展主题实践教育等,进一步打牢团员青年的思想根基;党团活动同开展。积极探索“党建带团建”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和团建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采取“党日+团日”“党课+团课”“三会一课+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青’字号新媒体”等形式,鼓励优秀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传播正能量,积极带动村(社区)党员团员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

带队伍建设,力量不断壮大。落实好村级党组织、团组织同步换届工作制度,由组织部统一进行部署和安排,明确村(社区)团委书记一般由35岁以下的村党支部优秀青年委员兼任,由乡镇统一下文任命。指导全县281个村级团组织同步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全县村(社区)以及新增和选配团干部共488名。采取挂职、兼职、聘用(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吸纳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大中专毕业生或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干部等成为村(社区)团青组织骨干,参与基层村(社区)“青力缔造”活动组织实施。通过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大学生团员报到兼职、网络“大V”引进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实现社会化吸纳、项目化用人。2023年以来,引进和吸纳使用返乡大学生、网络“大V”等人才160余人。

带阵地建设,基础更加扎实。将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村安幼养老服务中心、村级红色教育基地等,与青年之家、志愿者服务站、团员活动室、青年讲堂等阵地有效整合,实现党团组织阵地共建、平台共用、资源共享。通过党团阵地统筹用,实现全县281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团员活动室、“青年之家”全覆盖。2022年以来,结合“下察解暖”活动以及“共同缔造”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作职责职能,坚持把阵地建在基层、把服务送到基层,积极深入村(社区)等开展“青力缔造”活动,建设“邻里儿童活动中心”20个、“社区计划”试点2个、“青年之家”25个、“校外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6个,为“希望家园”、“七彩假期”、“希望伴飞”、“童心港湾”等关心关爱未成年人项目等团内活动实施提供了场地支持。

带项目实施,作用更加彰显。以“共同缔造”为契机,2022年以来,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团县委组建了281支1000余人覆盖全县各行政村的青年突击队,团结引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围绕疫情防控、平安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等深入村(社区)基层一线扎实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次,累计参加青年志愿者近20000人次。以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邻里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合适的活动场所为阵地开办2023年“希望家园”暑托班40个,服务少年儿童2000余人,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进一步增强。以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试点实施为契机,以村(社区)团组织为依托由社会组织聚爱社工和春雨义工统一管理,常态化深入村(社区)开展“美丽小天使”、“社区计划”、“小手拉大手”亲子志愿等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开发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引进网络“大V”、“包装”网红等,让新时代青年志愿者以现场直播、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参与“共同缔造”。

“五带”工作法实施以来,团建基础更加扎实、组织活力明显增强,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团建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党建带团建”在村(社区)落地见效,在团建考核、县委巡察等工作机制得到落实的基础上,基层团组织有效实现了党团组织阵地共建、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工作同推,组织健全了、力量壮大了、阵地拓展了,基层组织团建的工作基础更扎实了。

组织活力明显增强。在共青团的带领下,基层青年的身影多了起来,也动了起来。2022年以来,300余名大学生在假期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参与村务、党务,基层治理等工作;40名村(社区)有志青年积极参加团县委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青年农民培训班夯实专业技能,争当家乡的代言人。

治理效能持续释放。村(社区)以阵地为基础、以项目为驱动、以活动聚人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基层青年作用发挥实了起来。覆盖全县各行政村281支1000余人的青年突击队,始终是疫情防控、防汛救灾、抗旱抢险等紧要关头,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冲锋在前的可靠人;“希望家园”的青年志愿者也成为了留守儿童的引路人、家长的贴心人。(房县团委 何梦丽)

责任编辑:杜达巍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