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木子
前言
在刚刚公布的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位列其中,而这两个新潮热词的背后,均与大数据和算力密切相关。
事实上,近来年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也是各地产业发展争先抢占的“风口”和“高地”。
宜昌亦不例外,不仅力度大,行动也很迅速。
12月10日,2023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刚在宜昌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300余人齐聚宜昌,为推动宜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昨悉,市政府正式发布《宜昌市推进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全市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发展大方略。
到2025年,在这一新兴产业宜昌要迈上“千亿级”规模台阶。
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外景 三峡集团供图
打造国家算力“中继站”
实施方略,目标指向哪里?
到2025年,把宜昌打造成融合智算、超算、通用算力为一体的多元算力高地和国家算力“中继站”,形成“数算一体、数实融合”的产业格局。
这是《实施方案》确定的宜昌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宜昌出提出,要集中集聚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加快建设“以电育算、以算育数、以数育产”的价值传导链,打造全国特色算力生态区,培育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到2025年,《实施方案》还明确了一系列要达到的具体数字目标:
在产业规模上。全市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在基础设施上。建成水电驱动、算力多元、应用牵引、产业汇聚的城市数字基建样板区,完成10万标准机架通算、1000P超算、3000P智算中心建设,实现城镇千兆光网全覆盖,建成重庆-宜昌-武汉网络直连链路。
在产业链发展上。初步形成算力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商物流等重点产业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在市场主体培育上。数字经济规上企业突破500家,着重培育10家现有重点企业,招引10家全国龙头企业。
着力实施“五大行动”
根据《实施方案》,围绕目标,宜昌将实施算力算网强基行动、数据价值倍增行动、产业创新聚能行动、要素融合兴城行动、产业生态营造行动“五大行动”。
在算力算网强基方面
宜昌将科学集中布局算力设施,规划建设三峡东岳庙、田秋渔、鸡公岭等大型数据中心,在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智算和超算中心。新建通用数据中心项目选址原则上在点军区和夷陵区(三峡坝区)范围内。
推动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二期(8万个标准机架)等存算一体项目2024年开工建设。争取国家超算中心落地,提升宜昌对中东部地区的超算算力辐射能力。尽快建成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500P)、燧原科技(300P)、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80P)等智算设施。推动国家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中心、语音数据应用中心、数据备份中心等行业大数据中心落地,打造行业数据洼地。
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重庆-宜昌-武汉时延低于3毫秒的高带宽直连链路。到2025年,力争5G网络在主要城区深度覆盖,乡镇中心区域和重点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在数据价值倍增方面
宜昌将大力支持市外数据在宜存储、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宜部署、开发。积极支持发展大数据咨询、治理、评估、测试、安全等第三方服务,扩大人工智能标注中心、华中人工智能数据产业中心一期规模,对数据处理型企业发放“算力券”。力争到2025年,培育集聚5家以上优质大数据服务商。
以全省建设北斗规模化应用先行城市为契机,推动北斗在智慧城市、交通、船舶调度、电力、水利、长江大保护、农业、园区、物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支持宜都市、点军区建设北斗规模化应用示范区。
在产业创新聚能方面
宜昌将构建“一区三园”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三峡坝区绿色低碳大数据中心集聚区和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伍家岗三峡大数据产业园、西陵人工智能产业园。加快布局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算力、算法、应用、智造等数字产业链,建设中电宜昌网信产业园、江南科创园、北斗数字产业园等园中园”。加速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建设,打造宜昌智慧城市核心支撑区、数据要素开发示范区、大数据创新创业总部聚集区。
着力打造国产算力产业链。支持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国产算力软硬件研发、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的全链条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产信创应用适配基地,推进国产服务器与高端整机、北斗工业超融合一体机制造等项目落地。
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智能硬件平台、智能应用平台、智能应用开发环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带动汇集一批“芯基建”科技产业落户园区。力争培育1个性能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
在猇亭区、夷陵区等区域,谋划布局面向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国家级电商物流中心,培育大规模高质量的分拨、孵化、直播、培训、物流等全链条电商基地。谋划推进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转型升级,打造面向西南地区的全国区域型电商中心。
在要素融合兴城方面
加大财政对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对重点培育企业、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方式给予扶持。逐步扩大数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到20亿以上。推动电信基础运营商出台支持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发展的数据传输资费优惠政策。
支持本地高校扩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招生规模,增加数字经济专业人才供给。出台集聚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的专项政策,新增一批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师。
在产业生态营造方面
与国家级智库、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开展数字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主动对接武汉,建立汉宜“前店后厂”模式,形成“算力在宜昌、应用在武汉,产线在宜昌、研发在武汉”的协同发展格局。
依托专家学者智力支撑,组建数字经济产业(企业)协会,发挥其联系政府和数字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领军企业的对接,定期举办全国性数字经济论坛、算力大会、应用创新大赛等活动。
建成宜昌主导产业
医院看病、停车缴费、交通出行……城市众多生活场景运行的背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强大数据支撑,它们已成为供养“城市运转”的数字血液。
这些海量的数据如何储存和运算?
2022年3月29日,在距离宜昌中心城区40公里的夷陵区三斗坪镇,历时一年建设的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里也是国内首个大型绿色零碳数据中心。
如今,涉及宜昌市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运行等12大类26个小类重要应用场景的数据,就是这里存储和运维,确保宜昌“城市大脑”的正常运行。
据悉,“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还将陆续建设东岳庙数据中心二期、三期工程和三峡紫阳数据中心,并积极配合湖北省申报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第九大节点——湖北节点。
事实上,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是宜昌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的一个最新缩影。
作为宜昌着力构建的“3+2”主导产业格局之一,近年来,宜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存力、算力、运力三者协同发展,除三峡东岳庙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外,125P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50P百度人工智能智算中心等一批数据和算力中心也落户宜昌,已签约超算1000P、智算980P。已累计投资4.6亿元,建设数字应用场景项目46个。
中科曙光、中科睿芯、中科升哲、依迅北斗、智网易联、燧原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新物种企业纷纷投资宜昌。
今年上半年,宜昌全市规上(限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70亿元,同比增长12.7%。
当下,宜昌正全力申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超算中心。借助独特的水电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宜昌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的未来可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