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李新华 摄
在荆门市城区中部的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立着一座砖石结构的高塔,这就是荆门的标志、闻名千年的东山宝塔。
公元593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天台山国清寺住持高僧智者禅师(荆州人氏,原名陈德安)主持构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宝塔建成,使当时名为长林县的荆门地区别具神韵,所以民间有“立了东山塔,长林生头角(读作Ka)”的谚语。宝塔底层朝西的门楣上刻有“长林角”四字。
东山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青条石筑起的塔基上,七层飞檐,八棱翘脚,隔面设窗,单、双层对错;攒尖式的塔顶直插云霄,海拔260米以上。塔内每层小室可供登塔者小憩。底层有螺旋式青石阶梯直上顶层。塔基雕有八尊托塔金刚石像,威武刚毅、神态逼真。
古塔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七八十里外便可遥望,领略它的壮丽、巍峨。如果你拾级登顶,会觉得天地广阔,飘飘欲仙。极目远眺,但见东南汉水如带,西北峦峰层叠,西南丘陵起伏,山青水秀,仿佛一幅绝妙的画卷;俯首鸟瞰,古城内外,三台八景,龙泉十亭,象山四泉,白云、魁星二楼,文峰、升天两塔等景点尽收眼底。
千百年来,东山宝塔曾多次维修,塔内数十块碑石,刊刻了它的修缮历程。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飞机曾炸毁塔顶南面一角。1955年,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并于1961年4月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诗人吟东山宝塔诗如下:
元代刘巽诗:“石笋崔嵬独阵东,当年智者立禅宗。时人莫作浮屠看,此是荆门文笔峰。”
清代胡作柄诗:“七层突兀起云烟,四面开门势若悬。暗转危梯疑人洞,乍登绝顶似升天。日光碍处阴群壑,江色收来近两泉。藉使棘阳人到此,也应高兴斗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