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非遗展馆里,聚全长阳的土家宝贝
湖北日报 2023-12-15 17:15:26

打卡地:长阳非遗馆

非遗项目:长阳各类非遗数十项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恩施利川的齐岳山,全长423公里。如果说长江三峡像一把琴,清江就是她的琴弦。从她19万年前弹响最初一个音符,一直到如今,琴音未绝,长歌不断。清江孕育了19万多年前的“长阳人”、4千年前的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生生不息的巴土文化。

土家人“打喜”的场景。

长阳是土家族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县,截至目前,拥有各类非物质遗产项目75项,非遗传承人157名,各类民间艺人6400多名。为了集中展示长阳非遗,2021年6月,他们投资550万元开工兴建长阳非遗馆,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2年7月4日,长阳非遗馆正式开馆。展厅面积608平方米,展线长250米,展墙面积1750平方米,总投资550万元。

长阳非遗馆是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集宣传展示、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场馆。展览分序厅、夷水巴方、夷水沧桑、巴土风韵、梦幻土家、鉴往知来6个单元。除实物、文字、图片、仿真人、微缩人物景观、视频及光电多种技术手段,进行非遗项目宣传展示外,长阳非遗馆还设计了土家民族服饰体验区、西兰卡普互动区、土家族撒叶儿嗬3D动画教学视频、土家吊脚制作过程视频等项目体验。整个展厅实施智能化管理,讲解方式分人工讲解和智能讲解两种类型。

11月30日,记者来到长阳非遗馆,首先就被土家人“打喜”的场景所吸引。“土家打喜”是市级非遗项目,长阳人称外婆叫“嘎嘎”,出嫁的姑娘生了小孩,“嘎嘎”来看外孙,叫做“打喜”。画面惟妙惟肖展示的,就是“嘎嘎”满脸幸福抱着外孙的样子。“打喜”还有进门开盒、交接礼物等仪式,有支客师和答礼师即兴说唱“喜歌”,表达对新生命的祝福。

在非遗馆入口,有一张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图,并用灯光标注了长阳境内非遗项目的大致区域。长阳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颖辉告诉记者,清江自西向东流经长阳148公里,北面有丹水平行注入清江。长阳人习惯把清江河谷称为“前河”,丹水流域称为“后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长阳虽然仅仅方圆百里,民俗风情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目前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项,省级9项,市级27项。

在第一展厅,省级非遗“廪君传说”十分引人注目。据《后汉书》等古籍记载,早期巴人有五个部落,居住在清江中游的武落钟离山。他们通过比武,推举巴务相为首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部西征,在盐阳和母系氏族首领盐水神女交锋。廪君射杀了盐水神女,在夷城建立最早的巴国,在那里化作白虎升天。那时的国还没有疆域的概念,殷商时期也称为方(方国,如鬼方、虎方)。因此后来巴人活动的这片区域也叫“巴方”。在长阳西部的渔峡口镇,不仅有盐池温泉和制盐的历史,还在香炉石遗址发现了早期巴人遗留下来的大量陶器。

非遗馆里有一组“夷水射盐神”仿真景观,复原的就是廪君射杀盐水神女的场景。古书里记载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盐水神女爱上了廪君,每天晚上和他相会,白天则化作飞虫挡住他西行的去路。廪君为了部落的生存,最后忍痛将她射杀。很多人同情盐水神女的遭遇,但廪君大爱无情,面临的是更加艰难的抉择。后来的巴人,为盐而战,逐水而居,足迹遍布武陵山脉和秦巴山区的各个角落,向西延伸到嘉陵江流域,在商周时期建立了强大的巴国。武王伐纣时一战成名,后来和新兴的楚国陷入拉锯战,于公元前316年被秦国灭亡。至今在长阳境内,还流传着廪君的传说,渔峡口镇还有廪君升天后留下的“白虎垄”。廪君原名巴务相,民间称他为“向王”,每年六月六“向王节”,清江上的船工还有“祭向王”的风俗。

中间各展厅展出的都是长阳的歌舞类、故事类和传统技艺类非遗,不知不觉,大家来到了“鉴往知来”展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长阳老一辈文化人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抢救性收集整理民间文化。1999年,长阳资丘镇文化馆长田玉成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念;2006年长阳出台国内最早的县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独立的非遗保护中心。

湖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冯汉斌 文/图

责任编辑:陈晏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