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罗田县官基坪村:农药旅融合 绘就发展新蓝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2-15 10:49:13

产业融合、环境治理、基层自治、精神创建……12月12日,来到罗田县九资河镇官基坪村,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已然展开。

“官基坪村在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围绕传统中药材种植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形成特色民宿、研学基地、瓜果采摘等特色项目,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提高村集体收入。”九资河镇党委书记罗燕说。

创建精品研学基地

12月10日,气温骤降。不过,阵阵寒意,并没有阻挡研学团队的热情。在官基坪村罗家大塆,来自黄石市的研学团队徜徉在古建筑群中,学习传统文化,体验非遗项目,灵动的身影为景区增添了活力。

罗家大塆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群南北长168米,东西宽48米,共有99间房,建筑总面积8064平方米。其整体布局为典型的“围龙屋”风格,建筑上以徽派特色为主,同时融入了鄂东民居元素。2008年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罗家大塆既有历史,又有“故事”,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为活化这一特色资源,今年以来,官基坪村以罗家大塆传统古村落为核心,通过文化提升自然景观内涵,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进行相应的环境整治,打造传统村落民居为特色的户外研学基地。规划中的研学基地集研学课堂、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农创文创等版块于一体,设有庭院经济示范、田园观光带、研学接待中心、中药材种植基地等五大功能片区,能承担教学、会务、接待、住宿、餐饮、体验等配套功能,为广大游客及中小学、亲子家庭提供教学体验、休闲娱乐、农田观光的一站式服务。

目前,投资800万元建设的研学红色大讲堂,主体已完工,可一次性容纳300名左右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农耕文化、传统文化;整合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加强罗家大塆古建筑修缮保护,对20多户村民住房进行风貌改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景区硬件设施进行全新配备,建设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实施“五改三建”项目,改厨房16户,改院落8户,修建污水处理池2个、垃圾回收站1个,设置垃圾桶30余个,解决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排乱放问题;争取项目资金160多万,治理罗家大塆前的小河流,浆砌石岸386米,栽种绿化树木300多棵,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产业发展,官基坪村全域景观化建设,正为研学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九资河镇党委书记罗燕看来,研学旅行是新颖的旅游产业,是旅游+教育+文化的完美结合,研学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反哺当地景观建设,不仅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改变村庄过去“空心化”的现象,促进农民增收。

共建共享发展乡村旅游

连日来,在罗家大塆后的山上,20多个村民们不畏严寒,抬石头、修石阶,加紧修筑游步道,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条长1.5公里的游步道,借助中彩项目投资兴建。今年7月,村两委与罗家大塆40多户一起讨论,决定抱团取暖,成立旅游公司走发展乡村旅游的富民之路。“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不配合,起步困难重重,我和村两委成员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召开塆组会40多次,宣传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和效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提起创建的过程,村党支部书记胡言顺感慨颇深。

群众热情一下子被点燃,纷纷摩拳擦掌,下决心大干一场。40多户村民以房屋、土地、资金入股,入股耕地200多亩,入股资金140万元,成立罗家大塆旅游开发公司,聘任有乡村能人罗先福担任经理。罗家大塆43户村民都成了股民,按股权比例享受分红。“入股旅游公司真是太好了,除获得经营分红、务工报酬等直接收益外,还通过销售土特产、发展民宿增收。”正忙着房屋装修的“股民”罗厚文高兴地说。

转换了思路,更是鼓足了干劲。村民更积极地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义务投工投劳1300多个,自发对罗家大塆进行改头换面的整治出新,塆里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改造,违建自拆、墙面出新、雨污分流、强弱电下地,使塆容塆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设的慢生活游步道,蜿蜒在树林之间,形成一条亮丽的生态长廊。

罗家大塆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后,实施“三清一增”行动,将已经流转到公司的荒山、田地、池塘、闲置房屋等资产进行清查评估、登记备案,聘请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团队和旅游专家进行总体规划,坚持“一户一品、一塆一景”,打造高端民宿、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公园等,逐渐形成了集餐饮、住宿、民俗展示、田园观光、文化互动等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壮大。

“罗家大塆做足‘共建、共享、共赢’文章,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引导村民旅游从业由松散型向规范型、由低效益到高质量转变,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杨志专说。

药旅融合迸发发展活力

步入官基坪村,秋风拂过,各种药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种植天麻比传统种植收入高多了,我今年种了13亩,收入80多万元。”提起中药材种植带来的实惠,1组村民罗厚文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官基坪以盛产天麻和茯苓而闻名。村党支部书记胡言顺介绍,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官基坪村以“产业上山、游客进山、生态护山”的思路,打造“一村一品”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天麻、茯苓等中药材产业600多亩,把青山打造成了“聚宝盆”,让家家有产业、户户可增收。

让“沉睡的资源”重现生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村“两委”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扶贫、农业、林业等项目资金,围绕产业、新村、设施、环境四大建设重点,建设药材基地,配套建设路、渠、塘等基础设施,通过植入文化元素,高起点打造药旅融合发展园区,形成了红色、绿色、古色三大特色交相辉映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同时将风光游、乡村游、红色游、古建游与中药材各大产业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实现了“田园变花园、新村变景点” ,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游览。

“我村通过药旅融合发展,今年中药材总产值达5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胡言顺表示,官基坪村探索出“以药促旅、以旅兴药”新路径,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各个环节受益,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小山村带来了无限生机。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付言坤 罗应华 罗资欢)

责任编辑:徐笑冰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