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陈宣羽)每逢汛期,暴雨肆虐时,“水浸街”“下雨看海”不仅在感官上给市民带来“看海”的冲击,也对实际生活中的出行造成了诸多困扰。为缓解城区积水问题,让城区“看海”不再“周而复始”,宜昌市夷陵区对城区排水系统进行全方位“诊疗”,并根据积水点形成的不同原因,精准施策、分类整治,实现长效治理。
全方位“诊疗”助力精准施策
提升城市防涝能力,让城市更有韧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使命。为深入开展监测排查工作,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每位防汛人员在大雨中排涝抢险的同时,主动化身为信息采集员,收集留存易积水点第一手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夷陵区道路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按照“一点一策”的原则,对每处积水点现场研究讨论,敲定改造方案。尽量通过增设雨水篦子、增加雨水口、新建雨水管道、连通排水管网及疏通管道等方式,解决道路积水问题,避免大面积开挖路面,最大程度降低对群众出行的影响。
用“微创手术”打通“城市动脉”
位于东湖大道与东方大道交叉口南侧的积水点算得上是“微创手术”打通“城市动脉”的典型案例。由于该道路整向设计时,周边道路纵坡较大,文化中心处为道路凹点,现状雨水口基本为立篦式雨水口,收水效果差,且积水点仅设有2座双篦式雨水口收水,一旦遇上暴雨天气,文化中心广场上雨水大多汇集至东湖大道路面形成径流,导致排水速度往往跟不上需求,容易形成积水。夷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处通过增加新型雨篦数量、合理分布雨篦位置等,先后在东湖大道四馆合一处道路两侧新增新型雨水篦子103套,将道路径流逐一分散,使积水更快速流入地下排水管网,加速了路面积水排干,积水程度也得到明显缓解。
老旧管网改造畅通“城市血脉”
除“微创手术”外,锦江大道和锦江东路交叉口路段则是通过更换原雨水管网进行积水点改造。“本次改造新铺设雨水管道228米,雨水管口径从原先的300毫米升级至600毫米,并接入锦江东路北侧下游600毫米的现状雨水管道。”锦江东路家具城积水点项目负责人熊锟说道。锦江东路家具城淹水点为道路竖向凹点,现状仅通过四个单篦式雨水口(分段设置)进行收水,部分雨水口连接管堵塞,雨水干管管径较小,下雨时也时常会有较深积水。此次改造不仅更换了雨水管道,还沿锦江东路南侧道路车行道边线增设平立结合式雨水口,增加收水井2个,新增雨水篦子78套,能够极大缓解周边区域雨水积压的情况,大大提升排水效率。
分批改造、逐步改善,城区积水点改造“进度条”不断刷新。今年以来,夷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处已完成四馆合一、锦江东路家具城、东方大道与锦江大道交汇处等5处易积水点进行改造。接下来,将对整改完成的易积水点加强维护,确保管道排水畅通,并持续保持积水易涝点位的动态更新,有序推进城市防涝工作,切实解决汛期城区道路积水问题,让群众告别“下雨看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