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航空货运空空中转难点探析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2-04 17:26:30

航空货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空空中转作为航空货运枢纽及空港型物流枢纽打造的重要方面,一直是货运业务发展的短板。为了找到并解决阻碍发展的症结问题,推动中转业务快速发展,本文从航空货运空空中转的重要性、发展现状以及关键难点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和设想。



重要性分析


2020年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完善航空货运枢纽网络。2020年8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加强货运枢纽机场之间的货运航线联系,鼓励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空空中转等业务”。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航空货运的空空中转顾名思义,是指货邮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班运抵目的地的运输方式,这是对货邮直达航班运输的有效补充。枢纽机场的核心业务就是中转,空空中转集散能力既是航空货运枢纽的基本功能,也应该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不管是孟菲斯机场、 路易斯维尔机场、鄂州花湖机场等快递类货运枢纽,还是浦东机场、仁川机场、成田机场等综合类货运枢纽,空空货运集散是其枢纽形成并壮大的关键,区别仅在于核心承运人数量的不同。孟菲斯机场、路易斯维尔机场和花湖机场等快递类机场强大的枢纽集散功能分别与联邦快递、联合包裹以及顺丰等一家快递类承运人的货运航线集聚能力互相成就;仁川机场和成田机场的货运枢纽则分别通过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全日空和日航两家航空公司的全球航线网络织就而成;浦东机场则是集多家航空公司的合力形成强大的货运能力。目前浦东机场是东航、上航、中联航及中货航的全球货运枢纽,联邦快递、联邦包裹、敦豪三大物流集成商在浦东机场均有独立运作的快件中心,其国际快件从境外运输到浦东机场后,再通过境内的货机或者客机腹舱运输到境内其他机场,因此,货运空空中转业务对浦东机场长期位居世界航空货运枢纽前列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发展现状


航空货运空空中转从不同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据是否涉及到海关业务,可以分为国内空空中转和国际相关空空中转,国际空空中转又包括国际转国际及国际和国内互转(含进口转入、进口转出、出口转入和出口转出四种类型);第二类是根据在中转机场是否更换运单,分为直单中转和换单中转;第三类是根据在中转机场货物是否进入库房,分为入库中转和机坪中转,入库中转还有可能涉及不同地面服务公司库房之间的跨库中转。开展空空中转业务的业务主体,可以是航空公司、货运代理、机场、货站等。


目前我国的航空货运空空中转业务整体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不同机场业务发展程度迥异。首先,由于涉及到的环节和主体较多,难度较大,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协调方。其次,业务流程相对复杂,费用没有太大优势,直接导致市场需求不大。第三,海关对转关业务的影响较大。目前仅有极个别货运枢纽机场进入市场需求越大、货量越多、空空中转模式越多样,而中转运转越顺畅、市场需求更多的良性循环阶段。



业务关键难点分析


(一)业务范围存在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机场开展的货运空空中转业务都为国内与国内中转业务,业务的流程与操作环节基于各机场自身的业务需求和工作安排,缺少统一的操作规范。国际业务相关的中转涉及到海关,由于各地海关认知和要求不同,开展的业务类型和流程存在较大差异。据了解,目前空空中转的转关业务在自发的业务需求下,浦东机场、大兴机场、深圳机场、成都双流等机场开展的如火如荼,而其他大部分机场仅开展了部分业务,或者完全未开展。业务的局限性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市场需求。


(二)航线的有效衔接复杂


将货邮安全送达目的地是航空运输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因此前后航线能够有效衔接是空空中转的基础。航线有效衔接包括航点、时间、频次、机型、舱位、效率等多方面和全方位的匹配。由于全货机或者宽体客机的腹舱可以装载箱板货或者尺寸较大的货物,而窄体客机的腹舱无法满足,如果宽窄体飞机联运的话就意味着头程货物到中转机场要拆箱拆板分批运输或者后程无法运输,这是决定空空中转航线衔接是否顺畅至关重要的一点。


(三)整体操作成本较高


空空中转成本主要是各航段航空公司收取的运输费用和货站收取的操作费用。部分货站由于没有制定专门的空空中转货物收费标准,会按照货物在中转机场进行卸机和装机两次操作而收取两次操作费用,这会直接导致中转货物地面操作成本的增加。此外,如果后程航班或者舱位出现问题货物不能及时中转还有可能产生仓储费,在中转站需要重新包装还会产生二次包装费。因此,空空中转货运价格往往高于其他货物运输方式。


(四)操作效率没有保证


鉴于业务的局限性,目前大部分机场都没有针对空空中转货物设立空侧暂存区,也没有配备专门的保障人员和保障设备。在后程舱位紧张时,中转站是优先保障直航货物还是中转货物?头程航班延误或者货物破损需要重新包装时,中转站是否有能力快速处理以赶上后程航班?对中转效率要求高需要在机坪实现中转的货物如何确保货物重量的准确以及单证与实货的一致性?中转站是否有能力履行对客户关于空空中转货物操作时间的承诺?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造成的结果是目前无法保证中转站的操作效率。


(五)安检的重新过检要求


境内大部分机场都拥有2个及以上地面操作货站,操作代理不同航空公司的货物和邮件。对于国际货物在同一航空公司不同航班中转时,大部分安检认可在机场控制区内自行中转,极少数要求提货并且重新过检;对于跨航空公司之间的货物中转,由于安检主体及标准不同,仅有少部分机场可以在控制区内直接中转,大部分都要求重新过检。重新过检意味着货物需要从国内货站提取,再交到国际货站,中转流程延长,操作成本增加。


(六)海关的支持程度存在差异


根据法规要求,所有进出境的货物都必须接受海关监管,直航的进出境航班运输的货邮海关关务相对比较简单,运输工具在海关备案,货邮受海关监管。针对转关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转关货物监管办法(海关总署第89号令)》明确,转关货物是海关监管货物。办法考虑到了境内支线船舶和铁路承运的转关货物,但是境外航班与国内航班,特别是与国内客运航班腹舱之间的货邮转关业务未进行明确。客观来说,航班的货物运输不论是在天上飞行阶段,还是在地面机场控制区内,与外界都具有很强的隔离性。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依据,各机场海关在涉及到国际业务空空中转的进口转关和出口转关执行层面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机场相对开放和灵活,支持多种形式的空空转关业务,一些机场则非常保守,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责任,大部分业务都无法开展。



发展建议与设想


近年来随着航空货运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航空货运不论是在法律法规、操作规范及业务类型方面,还是在中转集散、信息平台及服务水平方面的发展步伐都在加快。作为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关键环节,空空中转业务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中“枢纽+网络”的搭建程度。货运空空中转业务的开展,关系到整个货运行业的发展,关系到航空枢纽的效率和竞争力,因此提出发展建议如下。


(一)针对空空中转业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


目前国内关于货运空空中转业务,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由于各个机场的业务需求不同,海关的把握尺度不同,各地对空空中转业务的开展范围、流程设置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航空业务的同一条航线至少涉及到两个机场,如果两个机场的标准存在差异,业务的开展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是目前国内航空货运业务未能真正实现“货畅其流”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实现航空货运快速发展,建议民航局和海关总署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台针对空空中转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进行界定和明确。


(二)机场与海关进一步加强合作,探索空空中转业务的多样性


海关对于国际货运业务的空空中转是否顺畅至关重要。因此,建议一是机场在货运区规划或改造时,考虑到货运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中转业务的发展潜力,充分征求海关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硬件配套符合海关的监管要求;二是机场与海关建立责任共担机制以争取海关对出口转关和进口转关业务的支持;三是航空公司或者货运代理主体主动向海关出具关于空空中转业务的责任担保;四是机场及航空公司全力配合海关,采取包括货物相对隔离、地面视频监控、货物全程状态追踪等多种措施和多样化技术手段实施对转关货物的监管,尽可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简化空空中转操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平


建议有空空中转货物运输需求的货站进一步完善内部操作流程,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严格履行对外中转时效承诺。机场要进一步完善中转的硬件设施,包括冷冻冷藏库、贵重物品库、危品库等来满足冷鲜贵危等航空运输占优势货类的中转需求。同时针对一些前后航班衔接时间短、周转效率要求高、需进行机坪直转的货物,可以考虑在机坪设置空空中转货物周转区域。因为空空中转业务涉及到机场货站、海关、货运代理、航空公司等多个环节,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就显得非常关键,因此,建立完善的空空中转业务信息传递机制是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同时,为了确保中转效率,建议配备专业及专门的中转业务操作人员。


(四)搭建统一的航空货运中转服务平台


有意向开展中转业务的两个及以上机场可共同开发空空中转业务服务平台,通过对两个机场的航线、时刻、中转时间等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在平台上自动匹配两个机场的联程航线航班,展现衔接航班舱位的变化,展示中转机场的操作时间和报关时间,呈现不同中转方案的收费标准,方便客户在平台上实现订舱、结算、查询货物动态等一体化操作。平台的搭建需要枢纽机场作为推动主体,更需要货站及有意向的航空公司和货运代理的共同参与。参与的机场和航空公司越多,客户的选择就越多,就越能提升货运空空中转的运转率以及航线航班舱位的利用率。


空空中转这一系统性业务的推动及突破,不但将整合现有航线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航线组合方案,实现可载货航线的互联互通,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创造更多的航空货物运输需求,还将进一步提升航空货邮运输的竞争力,助力航空货运枢纽以及空港型物流枢纽的建设,从航空角度推动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加快建成。

(来源:航空货运之家)

责任编辑:周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