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曲水流觞”的“觞”,原来是指楚地出土的这类器物
湖北日报 2023-11-29 17:39:21

漆木彩绘三鱼纹耳杯 荆州博物馆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曹寰蓓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书圣王羲之与友人的一次雅集,至今仍给人以美好遐想。

这里的“觞”指的是什么?

近日,荆州博物馆陈列部康茜接受采访时称,“觞”就是今称为耳杯的器物,在古代是用来饮酒的,因其双耳似鸟的羽翼,又称之为“羽觞”。耳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遂成为曲水流觞的道具。

荆州雨台山楚墓出土的大耳杯 荆州博物馆藏

《楚辞·招魂》中有“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意思是晶莹如玉的美酒掺和蜂蜜,斟满酒杯供人品尝。《汉书》中有“酌羽觞兮消忧”,表达的则是借酒消愁。

耳杯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是楚地墓葬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类漆器。荆州博物馆珍品馆就展出10来件耳杯。其中,荆州雨台山161号楚墓出土的大耳杯,其容量最大,形制较古朴。

该馆另一件西汉初期的漆木彩绘三鱼纹耳杯,是国家一级文物,1975年出自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该器为窄长圆弧形耳,全器髹黑漆为地,用金、黄、红色在耳及口沿描波折纹、圆圈纹、凤鸟纹,在内底中央描绘四叶纹,其周围环绕三条首尾相逐、口衔草叶、栩栩如生的鱼,是西汉早期漆画艺术的珍品,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君幸食”耳杯

康茜介绍称,文献资料显示,楚地宴饮,多以双手捧执耳杯相互敬酒,席间并伴之以音乐鼓瑟。楚地耳杯容积一般在300毫升以上,比现在的白酒杯大。这是因为战国时期是饮用低度酒的时代,酒主要由谷物自然发酵而成,酒精度数多在10°以下。到元代出现蒸馏酒之后,酒精浓度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耳杯除了可作饮酒器外,也可作盛食器。云南昭通桂家院子汉墓出土耳杯中残留有鸡骨和鱼骨,长沙马王堆1号墓所出漆耳杯中,除了书“君幸酒”外,还有些书“君幸食”,这些都表明耳杯也可以盛放羹、鸡、鱼等。

责任编辑:李娅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