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南漳本土汉末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蒯氏三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28 15:36:23

汉末,襄阳中庐(今襄阳市南漳县东北)有蒯家大户,一门出了三位高官:荆州牧刘表的主簿蒯良、汉末光禄勋蒯越、魏国魏兴(房陵)太守蒯祺。汉时,襄阳中庐是蒯氏聚居地,也是中庐大姓。汉中庐蒯氏有蒯良、蒯越、蒯祺等家族名人,均为汉末济世之才。蒯良是蒯越的兄长,蒯祺是蒯良的儿子、蒯越的亲侄子。蒯良、蒯越都是西汉初名臣蒯通的后人。

蒯通,本名蒯彻,汉初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南部)固城镇人,因避汉武帝讳而改通。《史记·田儋列传》说:“蒯通这个人,能说善辩,论战国之权变,有八十一首。”《汉书·蒯伍江息夫传》:“通论战国时著说权变,也自序他的传说,凡八十一首,书名为《隽永》。”蒯通曾劝韩信背汉,韩信以为自己的战功多,汉王不会夺他的齐王位,不听蒯通的劝告。后来韩信以罪罢免齐王被诛杀,临死叹道:“我后悔未听蒯通的话!”高帝诏蒯通,蒯通来到高帝面前,高帝想用亨(古通“烹”,古代用鼎镬煮人的酷刑)的刑罚处死蒯通。高帝质问蒯通:“往日教韩信谋反,为什么?”蒯通回答道:“狗各吠非其主。在那个时候,臣只认识齐王韩信,不认识陛下。再说秦朝失去江山,天下人都想得到王位,高才者先得。天下那么广大,有能力的人都想所用,恐怕是不可能的。没有为陛下效力的,可能斩尽杀绝吗?”于是高帝赦免了蒯通。蒯通凭三寸不乱之舌把死罪说活,高帝称其为“齐辩士蒯通”。从西汉初到东汉末历经四百二十多年。从蒯通到蒯良、蒯越,蒯氏应传二十余世。不知何年徙居襄阳中庐,至东汉末已为中庐“蒯家大户”。襄阳中庐也被蒯氏家族列为姓氏郡望。中庐蒯氏一门中就有三位地市级及以上的官员。

蒯良,荆州牧刘表的主簿。州相当于现在的省,但比省管辖的范围要大。汉以前全国设九州,汉设十三州。《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荆州,州名。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有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各一部。东汉治汉寿县(今湖南常德市东北),辖境西北扩大至今陕西省山阳县。”可见汉荆州比现在的省辖境要大得多。州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省办公厅主任。

蒯越,官至汉末光禄勋。光禄勋为宫廷宿卫侍从诸官之长,位列九卿,相当于现在国务院部长级官员。蒯祺,汉末魏兴太守,相当于现在地市级最高行政长官,可谓门庭显赫。自汉末这三位中庐蒯氏名士之后,史书上再没有中庐蒯氏名人的记载。后世的蒯氏名人中没有荆襄的蒯姓人。或许是家道中落,或许是迁徙他处,后不见史载了。尽管如此,一千八百多年来,中庐这块土地上84仍有蒯姓子孙在繁衍生息。九集镇是蒯姓的主要聚集地,南漳县葛公河至今依然有蒯家畈。(来源:南漳文联)

责任编辑:罗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