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8年服务超2亿人次 湖北博物馆“大学校”社教活动有声有色
湖北日报 2023-11-21 21:04:5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实习生 王嘉祺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新时代博物馆如何育时代新人?11月15日至17日,第二届全国文博社会教育发展论坛在汉举行,围绕“融合社教资源 共育时代新人”主题,我省多家文博机构在论坛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沉浸式思政课 让红色故事走实走心

论坛开幕式现场,为“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颁证,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博物院“博爱学堂——少年中国说”研学思政课。

辛亥革命博物院社教部主任鲁珊在交流发言中介绍,该课程融合文史专家、剧目编导、舞美设计等专业人员智慧,打造互动性强、参与度高、故事感十足的沉浸式互动研学思政课。课程带领青少年跟随主人翁“民”的脚步,了解百年前的历史风云,感受今天日新月异的巨变,从观看电影、剧本解读、艺术排演,到历史知识大PK,由浅入深,不断递进。

实践环节,社教老师带领青少年在展厅中以讲、演结合形式,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在林觉民《与妻书》前,感受热血青年的真挚情感;在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致敬慷慨就义的英雄;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更将活动推向高潮。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亚妮在交流发言中称,“无沉浸不文旅”。该馆从观众体验视角策划社教活动,对200多位革命先烈进行系统性研究,从理想信仰、家国情怀、斗争精神等方面提炼其精神,通过开门办馆、多元融合,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七夕,在“理想与忠贞——革命伉俪在武汉”展览现场,九对新人宣读爱情誓言;国庆,“红墙”“红展”“红艺”齐赞“中国红”......精心策划的系列活动,让纪念馆成网红打卡地。

打造分众服务 让博物馆温暖更多人群

湖北省博物馆打造以“礼乐学堂”为代表的社教品牌,已构建六大体系300余个课程,多角度、全方位弘扬荆楚文化,获国家级奖项和荣誉60余次。

社教人员细分受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分众服务,其中不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彰显博物馆社教工作的温度。如针对聋哑人士、视觉障碍人士分别推出“心手相连”“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活动,面向留守儿童持续开展“礼乐伴你快乐成长”活动。其中,“献给银发族的爱”敬老系列活动,入选“首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云端打卡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系列活动,入选“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钱红在交流发言中称,该馆坚持走社会教育多元发展之路,力求线上线下广覆盖,打造无边界博物馆,既有“开往湖北省博物馆的地铁”,也有与东航合作的“空中博物馆”。同时,精心打造“长江文明大讲堂”教育品牌,开设以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为特色的“小小考古学家”少儿体验馆。

科技赋能社教工作 8年服务超2亿人次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全省博物馆社教工作,全力推动全省博物馆依托特色展览讲好荆楚故事,服务大思政课教育,会同省教育厅开展“百万学生走进博物馆”近万场次,将“博物馆进校园”“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融入学校教育,不仅赋予“社会教育+”新内涵,更形成了以省博物馆“长江文明大讲堂”“礼乐学堂”“博爱学堂”为代表的一批彰显荆楚文化特色的品牌教育项目。全省博物馆以培养“服务意识强、讲解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社教团队为目标,不断融入志愿者力量,使之成为博物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5年以来,线上线下参与全省博物馆教育活动人数超过2亿人次。

同时,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我省文博系统积极运用VR、AR、网络直播等科技手段,创新服务形式,助力沉浸式体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博物馆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各馆供图)

责任编辑:杨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