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视点丨在武钢1号高炉前,看钢铁曾经是怎样炼成的
湖北日报 2023-11-21 12:16:44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何宇欣

通讯员 程琳 张运学 袁毅

10月,国家文旅部公布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武钢文化旅游区名列其中。

武钢是“新中国的钢铁长子”。1958年9月13日下午3时25分,新中国炼出的第一炉铁水从它的第一座高炉——武钢1号高炉的出铁口缓缓流出,毛泽东主席站在炉台上,全程目睹了这个新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重要时刻——中国突破了缺钢少铁的困境,消除了世界对新中国建设能力的质疑。

2021年9月13日,武钢有限厂区内高耸的烟囱、冷却塔等建筑物外观彩绘后成一道新景观。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历经2次产能提升和技术升级,1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成为当之无愧的“功勋炉”“光荣炉”。

2023年11月17日,武钢1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鸟瞰。

2019年10月14日上午10时9分,出于绿色发展和降本增效的需要,这座武钢年限最久的1号高炉在持续燃烧了61年后正式停炉退役。

1号高炉是当年十万钢城建设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缩影,是武钢的根和魂,被誉为我国钢铁史上的“活化石”。

2023年11月15日,武钢有限5G炼钢操控中心,操作人员在远距离“一键炼钢”。

“让炉火越烧越旺,让薪火代代相传”。2022年7月1日,武钢1号高炉经过改造,华丽转身为国家工业遗址公园,1号高炉本体和周边区域变成核心旅游景点。

2023年11月17日,游客在1号高炉内浏览老照片。

2023年2月21日,武钢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运营,一个总占地约6.14平方公里,以国家工业遗产、红色文化、绿色生产园区、智能制造为主景观,集钢厂观光、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闪亮登场。

2023年11月17日,武钢有限厂区秋高气爽、郁郁葱葱。

“这里简直像一座钢铁的花园。”9月27日,一批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青年学生穿过郁郁葱葱的钢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武钢1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了解武钢1号高炉辉煌的历史,他们被聚光灯下的一张张老报纸、老照片、老物件所吸引。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钢厂,身临其境地感受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让我大受震撼,其中很多老报纸和老照片我都是第一次看见,作为一座已经退役的高炉,这些就如同它永不泯灭的军功章。” 在一楼展厅,李东阳同学感叹道。

2023年9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在1号高炉参观。

走上二楼,硕大的金色炉台前,一幅“这里是毛主席到过的地方!”的巨大标语映入眼帘,远处金黄的电子炉水从1号高炉下缓缓流过,学生们聚集在毛主席曾经站立过的炉台下,深情观看毛主席当年见证1号高炉第一炉铁水流出的珍贵影像。

2023年9月27日,武汉理工大学的学生们走进1号高炉参观。

“2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那时的1号高炉漫天粉尘,现在这里的环境变得耳目一新,每天来参观的大巴车都有十几台。”武钢1号高炉国家工业遗址公园负责人肖静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最近我们的工作明显忙碌了起来,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走进钢厂感受和传承红色钢铁文化,甚至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学生前来研学。”

2019年10月9日,在即将停炉前,工人在1号高炉按传统方式开炉出铁。

1号高炉“退而不休”,“新中国钢铁长子”盛装再出发。

2019年10月11日,1号高炉炉前工人在停炉前拍照留念。

点击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喻思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