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天麻”行空 深山飞出“亿元村”
“清江天麻 ‘硒’养天下”。11月14日,巴东县水布垭镇首届“天麻节”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龙坪村隆重举办。“线上+线下”订单签售频频传来好消息,来自全国各地药商,纷纷与当地天麻种植企业签署采购协议,现场单笔签约金额1.3亿元,线上签约金额超15万元。广场一隅,26家药材企业、130户种植户摊位整齐排列,陈列着新鲜天麻、袋装干天麻切片和玄参、独活、黄精等道地中药材,吸引客商、游客驻足挑选,现场成交金额超35万元。
水布垭镇地处巴东最南端,最高海拔1999米,气候条件独特,发展地道中药材得天独厚,老百姓种植药材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需求旺盛,政府加大产业调整和投入力度,中药材产业出现迅猛发展势头。
目前,全镇共种植中药材4万余亩,其中天麻种植达2100亩,产值约3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1200余人(次),人均务工收入达1.5万余元,户均增收2.88万元,成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龙坪村也从“边远村”一跃成为水布垭镇的“亿元村”、经济“中心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和返乡能人来水布垭投资兴业、逐梦未来。
日前,巴东县巴山公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周清领衔发起的电商助农项目“深耕‘三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荣获2023年“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成为水布垭返乡创业能人的一个缩影。
说起返乡创业的经历,黝黑、耿直、倔强,这位当过兵、进过厂的巴东汉子滔滔不绝……
23岁的张周清退伍回乡。隐藏在清江两岸的家乡,以前种的洋芋(土豆)没人买,家人吃不完的喂猪,好多都扔掉了。“大城市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但我们老家的土豆等农作物却从来没走出去,村民的日子过得艰难。”张周清忧心忡忡……
第一次创业卖土豆。当时电商生意的运营成本全靠他借贷支撑,砸钱引流、自建仓库,一场疫情的冲击让资金链断裂,张周清经历了从盈利40万到负债80万的人生过山车。
艰难没有让这个年轻人停住前行的脚步。为做好电商运营,张周清前往北京,潜心学习半年摄影知识、美工和电商运营技战法。
学成归来,张周清第二次创业还是卖土豆。当时村子里的路还是断头公路,张周清便骑着摩托车进村收购,又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两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快递点。由于运输和快递成本太高,那一年他卖了15000斤土豆,利润几乎为零。
不忘初心,贵在坚持。张周清倔强的性格最终为他守得云开日出、春暖花开。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脚步加快,家乡变化日新月异,交通物流条件已今非昔比,张周清也逐渐实现了从微商到电商平台再到抖音直播带货的精彩蜕变。他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农家日常,带货家乡的土豆、茶叶、腊肉、天麻等中药材,粉丝迅速实现从0到178万的指数级增长。
目前
张周清农产品收购覆盖巴东县的10个乡村
惠及千余户农民
2020年至今
助农直播带货销售额近5000万
在他的带领下
该村有20余户天麻种植户走线上销售路线
借助抖音、微信、淘宝等平台
将农特产特快专递到大都市
天麻已插上互联网翅膀“飞”出大山变“金疙瘩”
“预计今年带货天麻70万斤,带货助销当地农特产品总额达到3000万元。”
张周清信心满满地说。
农户们都认得他的引擎声,车子只要一开进村,背着土豆、天麻筐的人便从四面八方涌来。
称重、计数、结算……村民欢喜而归。48小时后,这里的土豆、天麻就被端上了千里之外的餐桌。
“抓住一根线(网线),带动一大片,我要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当初返乡创业的初心!”或许这也是张周清回家的意义,回到过去,回到现在,回到未来!
来源:你好巴东(通讯员 田友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