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年来,江陵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枢纽作用,创新开展“一码管地”改革试点工作,开发出建设用地、耕地保护两大类别10个应用场景,并付诸实际应用,用数字化成果赋能自然资源管理。
在郝穴镇大兴村村委会门上,贴着一张二维码。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村民承包耕地的权属信息就能呈现在手机上,操作十分简便。
该局相关负责人彭江陵介绍,实施“一码管地”改革是提升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旨在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优化审批流程,提升管理效能。
彭江陵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市县一体化平台,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格局,实现纵向数据互通、横向信息共享,打破了数据孤岛,切实推进了信息共享。江陵县2600余亩耕地流失图斑也按照原地整改和进出平衡两个类别,以“已整改、未整改、已落实、未落实”四种状态进行分类监管,以信息化赋能耕地管理全流程,有效提升耕地流失整改效率。
在试点推进过程中,江陵县围绕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两个方面创造性地搭建了全流程监管驾驶舱、建设用地项目监测预警、建设用地项目全流程展示、档案管理、智能审查、智能组卷、批供协同、不动产扫码即时办、多审合一、耕地保护等10个应用场景。
该局还将通过建立贯穿土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不断深化数据共享、流程重塑、业务场景协同,助力江陵“放管服”改革从“简”到“优”,跑出营商环境“江陵速度”,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彭江陵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打通横向环节,与更多部门进行业务协同,不断深化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对各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发挥“一码管地”改革的成效,为自然资源管理赋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增效。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杨小红 施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