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曾庆红、朱家顺、曾勇军)时下,正是羊肚菌播种的好时节。11月8日,走进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袁巷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规模宏大,村民群众正忙着搭建钢构大棚、覆盖遮阳网作业,一派繁忙景象,为种植羊肚菌做好准备。
“发展羊肚菌产业,村民群众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在基地务工实现增收,还能带动群众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袁巷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袁俊岭说。
卧龙镇有大片沙壤地,土质疏松,排水性好、透气性强,有利于羊肚菌菌根的发育和菌盖的形成,而且病虫害少、杂菌少,适宜羊肚菌栽培,品质更有保障。2021年起,该镇种植户在襄阳市农科院专家指导下,掌握了羊肚菌栽培料的配置、播种、菌丝生长、子实体生产、采收、存储等关键技术,试种取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该镇积极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兴业,引进浙江客商和随州、宜城等地市民前来发展羊肚菌产业,栽培面积近2000亩,预计产值近40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撑起乡村振兴“富民伞”。
“每天的活也不重,就是搭棚子,铺设遮阳网,每天平均收入也有100多元,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袁巷村村民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不停的夸着羊肚菌是个好产业,让村民们就近实现了就业,鼓了钱袋子。
“请的都是本村村民,大概有20多人,忙了半个多月了,争取11月下旬顺利下种。”来自浙江的刘老板正指挥着村民铺设遮阳网,固定大棚。他掌握了羊肚菌栽培技术后,今年又从村民手里流转了150多亩土地,扩大了种植面积。“市农科院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政府和村里都是倾尽全力来帮助我,让我对发展羊肚菌产业信心满满”。
(资料图片)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野生菌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已可人工大田栽培。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一年只能栽培一季,一般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模式。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颇具盛名的良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20多种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市场效益好,每公斤鲜菇售价超过100元,亩产值可超过2万元。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