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为热爱毅然转项,独自训练,她抗住双倍孤独,不惧一切之后,迎来个人PB年。
10月29日,2023北京马拉松鸣枪开跑。25岁的沈妮以2小时33分完赛,再度刷新个人PB。历时11个月,她从成绩平平的中长跑运动员,完成向国家健将级马拉松选手的蜕变,其过程异常艰辛,充满挑战。但在从不惧怕困难的沈妮眼里,这不过是为热爱付出。她说:“为自己热爱的项目去努力和奋斗,没有什么不容易。”
主管教练退休,她独自“熬”冬
沈妮是一位荆州姑娘。从小看着父母为了生计起早贪黑地奔波,让她特别能吃苦,并萌生了为家里减轻负担的想法。上学后,沈妮加入校田径队,主攻800米、1500米。
2018年5月3日,沈妮进入省队试训,师从孙玉安。同年,她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一年后正式进入省队。尽管训练兢兢业业,从不喊累,但在竞争激烈的800米和1500米项目,沈妮卡在瓶颈难以突破,成绩仅达到国家一级。
2022年10月底,执教沈妮5年的孙指导退休。退休前,他建议弟子转项马拉松。“虽然以前也参加过两场马拉松比赛,但与自己的主项相比,42.195公里实在是长太多了,内心有点接受不了。不过我也知道,随着年龄增长,个人速度能力逐渐下降,再跑800和1500,也没什么希望。”不退役、还想继续跑的沈妮很快摆脱了畏难情绪。而在决定转项的同时,要兼顾研究生学业的她,开始了独自在学校训练的煎熬。
为提高耐力能力,沈妮的训练量从以前每个月400公里以内,增加到600公里。一周三天高强度每天至少跑35公里。“既然选择转项,增加跑量对于我来说并不算难,最难的还是一个人训练。上强度时,我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日常也要5点半起来。看着寝室的同学们还在睡觉,我会在心里默念,训练让我快乐,我要训练。这样就像有根线,能把自己牵起来。”与起床相比,每次上强度需要掐表,以及练到极限时没有教练在身边鼓励,这让她更难熬。每每想要放弃时,沈妮总会告诉自己,明年还有比赛,不能偷懒,跑不动也要咬牙坚持。从10月到12月,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喻家湖公园都留下了沈妮孤独奔跑的身影,风雨无阻。
学校放寒假后,沈妮前往昆明呈贡训练基地,与外训的省队马拉松教练祁敏和队友姚妙会合,训练也更有冲劲。2023年2月25日,她在曲靖罗平参加转项后的首场马拉松后比赛,完赛成绩是2小时43分。“这是冬训后的第一场比赛,对自己的表现还挺满意,让我对马拉松赛场更加向往。”她说。
坐地铁骑电摩,场外“加速”跑
3月,学校开学。沈妮返回武汉,又开始单打独斗。不过,每次上强度,她都会坐地铁去找孙指导“陪练”。“孙导退休后,我一直和他保持联系,让孙导帮我制定训练计划。因为之前一个人在学校训练,上强度时效果不好,所以从昆明回来后,每周三次上强度,我都会去找孙导,让他帮我计时,给我鼓鼓劲。”
由于训练量大幅提升,沈妮的腰伤复发。虽然省田径中心为她在校期间的伙食给予有力保障,但医疗康复却鞭长莫及。沈妮就利用晚上空闲,自己骑电动车去奥体找队医按摩治疗。对于沈妮来说,坚定选择转项,克服所有困难,除了心怀热爱,还有那份对全运会的“执念”。“上个周期自己错失了参加全运会的机会,特别遗憾。转到马拉松项目,最想完成的就是参加全运会。”她说。
在罗平以惊喜的方式开启马拉松之旅,沈妮加速奔跑。青山半马、咸丰全马、宜昌全马、孝感半马、重庆大奖赛参加10000米、黄石大奖赛跑5000米……一场接一场比赛加持,让她的能力不断提升。进入暑假,沈妮前往六盘水备战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二站。这一场,她在30公里跑吐的情况下坚持完赛,取得第四名。高原作战,虽然完赛成绩不算理想,但沈妮坦言,第一站无锡因为甲流中途退赛,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跑完。一周后,她又出现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500米和10000米赛场,并在1500米决赛中以4分25秒43刷新个人PB,比此前的最好成绩快了近5秒。“今年我可以说是自己的PB年,不仅马拉松刷新PB,1500米、3000米、5000米和10000米都跑出个人最好成绩,收获颇丰。”
结束北马回到武汉,沈妮开始为即将开赛的首届学青会大学生组进行最后备战。她说,这是今年最重要的赛事之一,期待自己有更好表现。不过,对于目标,沈妮说:“我从不会为自己在成绩上设定目标,只要刻苦训练,全力以赴去拼就是唯一目标。”她直言,25岁的年纪,自己有了更成熟的心态,享受比赛,享受过程,不后悔,才是对热爱最好的回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马明玉 通讯员陈洁 毛小五)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