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刘雪刚
10月19日至21日,千年古城荆州迎来第三届出土木漆器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这场高规格的会议何以在荆州召开?一起走进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透过一组数字一窥究竟吧。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新大楼
让超万件木漆器“延年益寿”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之一,致力于出土竹木漆器、简牍、纺织品文物等有机质类文物以及古遗址古墓葬、室外大型铁质文物的科技保护。
拉曼光谱仪
该中心在出土竹木漆器、竹木简牍保护修复方面,均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研制的竹木漆器复合乙二醛脱水技术、竹木简牍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技术与高级醇加固技术、丝织品生物法清洗加固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实践,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
截至目前,该中心为国内27个省市、13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保护技术支撑,使得超10000件木漆器、18万枚竹木简牍、1100余件纺织品能够“延年益寿”。
承担全国同期饱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总量的70%
自中心成立以来,累计签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合同250余项,组织实施了河南长台关战国楚墓、荆州天星观楚墓、长沙马王堆汉墓等多省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完成了湖南里耶秦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荆门郭店楚简、安徽阜阳汉简等出土竹木简牍类文物的清洗、脱色、脱水等保护工作。
中心现已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文物保护机构之一,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同期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保护完成的木漆器占全国同期饱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总量的70%。
可实现年保护修复600件木漆器文物
硬件设施建设是支撑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基础。2017年,中心新建科研楼投入使用,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直接用于文物保护修复面积达6000平方米。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成了文物分析检测平台,进一步完善了中心保护修复条件。拥有高光谱图像分析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荧光光谱仪等文物观察和病害检测评估设备,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雕刻机器人、电热式加热槽等各类专用设备。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新大楼
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大大促进了中心的科学研究,有力支持了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目前,中心现有人员56人,可实现年保护修复600件木漆器文物、3000枚简牍和100件纺织品文物的目标。
中心职工合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