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红安:党建引领医共体 资源下沉惠民生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0-17 20:09:45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董林辉、董德志、罗甜)“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没什么两样!”10月16日,由红安县人民医院呼吸科转诊到永佳河镇卫生院的患者杜大爷感叹:“自己的病本就连累家人,现在方便些,我心理压力也小多了,你们还到乡镇来为我治疗,真是太好了。”

当天,红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医院临床第一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任施辉耀带领支部党员医生到永佳河镇卫生院开展坐诊。

今年8月,红安县永佳河镇中心卫生院在县医共体总医院的帮建下,通过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国家呼吸疾病医疗质控中心、国家PCCM科规建项目办公室考核,认定为基层达标单位。基层有了技术和条件支撑,患者就能享受更便利的医疗服务,在总医院的指导下,永佳河镇卫生院向总医院上转患者35例,接受总医院下转患者10例。像杜大爷这样享受到医共体建设的患者越来越多。

红安县坚持以“党建+紧密型医共体”为切入点,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动力源”,将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着力探索医共体内党建共联机制,打通医共体县、乡(镇)、村壁垒,实现县、乡(镇)、村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双向参与基层坐诊排班、转诊、影像会诊成了常态。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将医共体牵头单位下属党支部与各分院党支部组建成医共体党组织,坚持医共体内共享党建、医疗资源。落实党建医疗双带头人制度,医共体总医院党委下属党支部通过结对帮扶、互派学习等方式,每月选派党务干部、医疗专家到党建医共体开展党务知识、专业知识双培训,促进医共体内党员医务工作者政治党性、专业能力双提高,真正把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送到群众“家门口”。

据了解,红安县坚持医疗质量管理“一把尺”、名医工作室下沉“到一线”、一院一品特色专科建设“一盘棋”,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协同,医疗服务同质同效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计划到2025年,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以上,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医共体总医院的指导下,红安县人民医院创建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和苏区医院、八里湾、高桥、永佳河、上新集5家省级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创建了七里坪、八里湾、城关、上新集、高桥、太平桥、永佳河等7家脑卒中基层防治站,其中,七里、八里达到省级认证,其他5家分别达到市级认证;创建了县人民医院标准化PCCM建设,1家医院基层版PCCM建设为“达标级”,10家医院基层版PCCM建设为“培育级”。

同时,红安县建立了区域协同救治网络体系,完善了县级医疗单位与基层单位的“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医共体创建,县域内医疗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专家下沉、技术下沉、设备下沉”,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我们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注重党建引领,坚定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动‘将支部建在科室’,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全面落实‘双培养’机制,通过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等多种形式,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业务和服务能力‘双提升’,从而有效化解了大医院的‘虹吸’效应,破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红安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刘玲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