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十年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一便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足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根基在农村,希望在基层。“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走好复兴之路的“时代良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但奔赴基层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赶考征途永远在路上,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褪色。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们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选调生,只有真正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才能走好新时代基层一线的赶考之路,以优异成绩书写这份伟大复兴答卷。
深入一线奔赴基层,点亮乡村振兴梦想,用青春书写基层答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农村基层,承载着千千万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考验基层工作者信仰、毅力与能力的大舞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明确了,信心也更足了。
在三溪镇冠塘村驻村帮扶的过程中,我见证着一个脱贫攻坚重点村,在总结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振兴的励志故事。光伏发电、鱼鸭混养、油茶种植的特色农业和集住宿餐饮一体的生态农庄第三产业在这个幸福村庄落地生根。全村6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全体村民正坚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翘首以盼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我眼中的乡村振兴愿景也逐渐形象具体起来。
“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选择成为选调生的那一刻,就已经选择了泥土,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寂寞,在青山绿水间驻足、守望,立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用青春书写壮美的基层答卷。
脚踏大地扎根人民,厚植为民服务情怀,用汗水书写奋进答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凝聚起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只有路通畅,村民群众们的心才能舒畅。冠塘村刘德组、虞洪组和后背畈组常年因道路不通、交通闭塞给当地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让村民出行真正畅通起来,我们持续推进道路硬化、净化工作,让一条条柏油路纵贯村庄。为切实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我们坚持走访入户,摸排兜底为符合条件的困难户、特困供养户落实保障政策;坚持产业振兴、因地制宜谋发展,流转村组50亩土地,种植朝天椒增加群众收益,极大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人民群众的钱包鼓了,笑容多了。
唯有深入,才明白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绝不是“敲锣打鼓,纸上谈兵”就能实现。根深才能叶茂,路正才能致远。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我们正用奉献丈量价值,用汗水见证成长,信心满满书写“奋进答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擘画伟大复兴蓝图,用热血书写复兴答卷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青春是用来怀念的。”离开喧嚣,我们失去了安逸的生活,但我们收获的是为时代建功立业的青春,为民族复兴助力的理想,为基层振兴燃烧的斗志。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与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让宝贵的生命与伟大的事业紧紧相连,树立起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岁月因青春热血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将个人梦想与乡村振兴、国家发展、时代进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积极为中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走好基层赶考之路,答好这份“复兴答卷”!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文善韬)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