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跨界共创,文化铸魂,解锁夷陵非遗“破圈”密码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0-07 20:17:00

2023年5月31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对外宣介会的50余名外宾,来到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实地考察中国湖北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外宾们饶有兴致地在现场学习刺绣手艺,制作艾草香囊挂件,了解中国端午文化,观赏夷陵版画及剪纸制作技艺和舞狮舞龙表演,“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沉浸式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北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感受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国荣 摄)

2023年5月31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对外宣介会的50余名外宾,来到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实地考察中国湖北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外宾们饶有兴致地在现场学习刺绣手艺,制作艾草香囊挂件,了解中国端午文化,观赏夷陵版画及剪纸制作技艺和舞狮舞龙表演,“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沉浸式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在湖北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感受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国荣 摄)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谢小青)从一个人挑灯夜绣到数百名峡江绣女以“绣”谋生;从一两百万元产值的合作社到上千万元产值的文化产业;从在三峡大坝景区上摆摊到外地商家自发前来谈合作,绣品为玛莎拉蒂、宝马等名车配饰供货……

金秋的夷陵,非遗文化不断“破圈”。在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的牵花绣传习所,数十名绣娘飞针走线,手指翻飞间,艾香弥漫的抱枕、栩栩如生的国风挂件、带有刺绣工艺教学视频二维码的饰品DIY材料包,一个个精美的刺绣产品被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地处长江西陵峡畔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将传统非遗融入生活,通过文化与产业的跨界共创,让一度沉寂的“夷陵刺绣”焕发出新的活力,飞出了峡江。

“牵花绣”的“翻红”只是夷陵探索“非遗+产业”,让“非遗”传承并绽放光彩的一个缩影。而今,在夷陵,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借助资本力量,融合产业思维和市场理念,走出了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径。

婚丧嫁娶,丝竹相和;“看起来土闻起来香,三天不吃心发慌”的邓村豆腐乳;传承了2000多年的皮影戏……从指尖上的技艺到舌尖上的美味,再到视觉上的盛宴,夷陵有着独特的山水禀赋和文脉传承,三峡独特的山水滋生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多彩的非遗。

目前,夷陵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9项,其中以下堡坪民间故事、宜昌丝竹、峡江号子、蒿草锣鼓、夷陵版画、分乡皮影戏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4项、省级6项、市区级49项。

作为湖北省首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试点单位,夷陵坚持创新驱动,深耕非遗传承,把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激发产业活力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非遗+”跨界共创发展新模式,让非遗迸发新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跨界产业,非遗“旧作坊”捧出了手艺人的“新饭碗”,昔日的“小作坊”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工厂”。

依托“工坊+公司+农户”模式的栾师傅制茶技艺非遗工坊,年均开展10余场制茶技艺培训,2022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工坊+合作社+电商”模式的邓村豆腐乳非遗工坊,将产品与网络平台“联姻”,1100平方米发货仓专供线上销售,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均占农产品销量前列,2022年销售额达1980万元,秋冬时节为200余名传承人及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哟呵、哟呵……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峡人家的青山绿水间,高亢浑厚的峡江号子回荡,黝黑健壮的峡江纤夫伴着铿锵的节奏,拉起他们赖以生存的船帆,沉浸式的表演让游客们仿佛穿越回到三峡儿女靠水吃水、与江水共生的时光。

跨界旅游,景区让非遗活了起来。除了将峡江号子搬进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还引入了皮影馆、宜昌丝竹、薅草锣鼓等非遗名录项目,打造非遗活态表演场景。

文化铸魂,非遗为景区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游客穿行在山水实景舞台,沉浸式体验着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三峡璀璨的人文历史。

同时,夷陵版画成为游客到官庄村游玩的必打卡点,夷陵民间剪纸在许家冲旅游线路中大放异彩。“三峡人家巴遗楚风之旅”“许家冲牵花绣之旅”两条精品非遗旅游线路人气火爆。

今年,三峡人家风景区被评为“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其“非遗+旅游”案例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景区1至8月接待游客达37万人,综合收入3238万元。

8月25日,“宜昌礼物”首家综合实体店在三峡机场开门迎客,夷陵版画、夷陵皮影等非遗产品亮相其中。经过创新的非遗文创产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兼具实用性,受到了来自各地的旅客的欢迎。

跨界文娱,“非遗”从故事书里走出去。夷陵刺绣从绣画到绣抱枕,再到绣国风挂件、推出刺绣DIY材料包、参加全国性展览,产品远销海内外;下堡坪民间故事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德芳,自编唱段《我爱家乡新夷陵》,用新故事传唱新夷陵;夷陵版画与时俱进创新制作廉政版画,成为廉政教育的新载体。

非遗产品创新,融入民众生活。非遗名录不仅要在夷陵活起来,更要在夷陵人手里高质量传承下去。

长期以来,夷陵区积极引导、支持非遗企业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连续多年举办“非遗文化传承”展览活动,让故事书里的“非遗”走进市民的生活。

每年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大型外宣活动,凭借展会平台延伸非遗宣传舞台。2022年以来,栾师傅茶、宜昌宜红茶、夷陵版画等先后在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展览、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襄阳非遗市集展销、湖北(武汉)非遗产品优惠展销、湖北(黄冈)“村晚”“村游”示范区等活动平台全方位亮相,让夷陵非遗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张国荣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