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枝江团市委:“青”力共解难题 缔造“四点半课堂”
湖北日报 2023-09-27 14:49:30

通讯员 覃芳

乐高拼搭、创意美术、儿童手工……9月18日下午,枝江市马家店街道白鸭寺社区,孩子们又在“四点半课堂”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去年以来,枝江团市委针对年轻双职工家庭普遍反映的幼儿托育难题,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聚集青年社团和青年志愿者力量,开办“四点半课堂”,覆盖儿童1306人。

“四点半课堂”既解决了青年急难愁盼难题,又提升了社区自治能力和团组织为民服务水平,探索出一条共同缔造新路径,有效激发更多青年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五共”实践。

上班不用记挂娃 让双职工安心

只是因为女儿“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枝江城区白鸭寺社区中央山水小区全职妈妈姚媛媛的生活从此改变。

去年10月的一天,姚媛媛在小区门前遛娃,4岁的女儿菲菲(化名)突然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社区办公楼一处房间内练习舞蹈形体。“她站在那看了半个小时,回来后就吵着要去社区学舞蹈,于是我就去打听了一下!”

一番打听,发现背后很不简单!

原来,作为枝江城区最大的新建小区之一,中央山水2000多户家庭中有700多户年轻的双职工家庭,普遍存在孩子上幼儿园下午四点半放学后无人接送和照顾的难题。枝江团市委在该小区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时,了解到青年居民这一诉求后及时给出回应:在此前白鸭寺社区主办的小范围“四点半托管”基础上,开办“四点半课堂”。

在这以前,因为女儿,她多次放弃外出找工作的念头;在这之后,她开始逐步适应回归社会,因为女儿进了社区“四点半课堂”,有专人照顾不说,还能免费学舞蹈。

教室是现成的,白鸭寺社区为“四点半课堂”提供足够的“办学”空间。

“师资力量”来自枝江市青年社团中的青年志愿者。

枝江团市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不断创熟青年社团,全市共创熟青年社团24个、凝聚各类青年720人。拥有近百名成员的白鸭寺社区青年社团就是其中之一。社团内部分时间与“四点半课堂”契合的成员,纷纷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负责筹办“四点半课堂”的社团负责人张玲,报名担任“课堂”任课老师或志愿者。

小区居民听说要开办“四点半学堂”,许多人主动联系张玲,有的免费捐赠家里的书籍和玩具,有的帮助联系资源免费捐赠教具器材。

课堂开课时间固定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至六点半。“孩子放学后,来‘四点半课堂’上课,彻底解决了我们家的‘心病’。”小区居民高靖说,“感谢团市委、社区和广大志愿者急我们青年之所急,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的友好!”

聚集更广“青”力量 让模式可持续

自从女儿参加“四点半课堂”后,姚媛媛接触到张玲、志愿者老师们,发现对方都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做志愿服务,深受感动。她也报名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先后参加小区疫情防控、节日慰问和敬老活动10余场。

从受益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志愿者,像姚媛媛一样成为“共建者”的青年,在中央山水小区还有很多。

张玲介绍,在早期参与“四点半课堂”青年社团骨干和青年志愿者的带动下,不断有更多热心社区事务、志愿服务的青年人群加入,包括青年党员、学生家长、时间分配自由的青年创业者、自由工作者等,其中有20多名“宝妈”。

枝江团市委还将“积分制”等激励方式引入到课堂建设中。如引导青年通过存储服务时长,在“时间银行”青年服务存储兑换平台兑换“青年友好商户”奖励;通过青年志愿服务积分,在挂钩社区积分超市兑换福利;广泛开展评选,给予青年志愿者荣誉奖励。

舞蹈老师张佳颖就在“四点半课堂”中找到了归属感。

身为培训机构舞蹈老师的她,偶然发现了“四点半课堂”,主动加入其中。

“能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工作,很有意义。”她说,身边还有不少朋友和同事也打算报名参加,只要有需要随时能顶上。

责任编辑:杨文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