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建成各类绿道2285公里,武汉提速建设慢行友好街区
湖北日报 2023-09-22 23:12:53

湖北日报讯(记者马文俊、通讯员李玉华)9月22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及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在武汉规划展示馆联合举办“2023年922绿色出行宣传活动”。会上,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向晖以《武汉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实践》为题,介绍了武汉交通概况和近年来慢行交通建设的成就与思考。

他介绍,截至目前,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446.3万辆,日均在途车辆达276万辆。迅速增长的机动化交通需求,需要城市交通进一步向绿色出行转型,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下,武汉市已建成11条轨道,总运营里程460公里,日均客流量约400万人次,有力支撑了绿色交通出行。但轨道站500米覆盖范围慢行网络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6.1公里,低于国家标准值每平方公里10公里。目前,武汉市高峰时段绿色出行比例约80%,但仍与国内先进城市有一定差距。加强慢行交通建设,是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的基础条件,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问题的关键手段。

相比前几年关注度更高的高架、立交等机动化出行,近两年,市民对慢行交通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热点问题包括路权被占用、连续性不佳、舒适度不高等。

根据城市体检,2022年,武汉市主城区道路里程2619公里(含街巷、公园慢行道等616公里),总里程较2010年增长了1.7倍。全市已建道路绿道、环湖绿道、滨水绿道、公园绿道、山体绿道、郊野绿道等2285公里。

2022年,《武汉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其中,重点强调要建设慢行友好城市,高标准改造历史街区和城市重点功能片区的慢行系统和静态交通设施,打造绿色出行样板区,各区每年改造完成非机动车示范路不少于10公里。同年,武汉市组织编制了《武汉市高标准自行车道系统规划》,在整合了现有绿道、非机动车道、主廊道基础上,提出构建“七环二十廊”的高标准自行车道网络。

“从2013年的后官湖绿道,到2016年的东湖绿道、中山大道改造,再到今年的慢行三年行动计划、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提质,武汉慢行系统规划建设正在提速。”向晖说。

他介绍,武汉将持续更多更高品质地进行慢行廊道的规划建设,如正在建设的东西山系绿道将横贯武汉历史文脉的核心区域,串联两江四岸和东湖绿道,进一步彰显武汉市内的景观和文化。未来预计在轨道站点800米的范围内,武汉都将有连片成网的慢行友好街区,保障绿色出行全流程的顺畅。

责任编辑:杨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