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9月13日,2023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第三批)拟认定名单出炉。
红安县申报的“湖北省红安苕种养带动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上榜。
(部分名单)
“十四五”时期,红安县坚持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提升龙头企业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聚焦以红苕为主的“1+5”(红苕、花生、茶叶、油茶、蔬菜、中药材)重点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链,着力培育大龙头。目前,红安苕种植范围辐射全县12个乡(镇、场),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北省红安苕种养带动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的建设主体湖北黄安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以红安苕种植、种苗脱毒扩繁为主题,集生态、科技、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该主体通过“千企帮千村”活动,带动全县红苕种植区2万5千亩;通过优秀的专业技术后备人才队伍,引进及创新红苕等高产高效技术30余项,带动转化科技成果2项,注册瑞沣农福作品著作权1 项;通过技能培训吸纳就业人员100余人,带动229户脱贫户。以“薯”光耀荆楚,薯香飘全球的高政治站位推动产业提升、产品升级。
至此,红安已建设2家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3家省级星创天地,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等23个省级以上创新载体,良好创新生态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下一步,红安县将持续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引进科技人才、促进成果转化,通过集聚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县域创新能级,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据《黄安乡土志》记载:藷(通薯,即红苕)则冬月窖藏其种。二三月畦种之。五月截其蔓寸余,雨中插之。九十月刈其蔓,而掘其实。红白二种,味甘性平,生熟皆可食、可酿酒、可取粉、可为饴。贫人半岁之食。多者百数十石,茎叶且可豢豕。安已遍植矣。(洋种白而大,生食多浆。熟则逊华种,水气胜易烂也。)
红安苕古即有种植。红安食苕有名谚:早上三碗苕,中午苕三碗,晚上苕当顿,第天还是苕。
红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重点打造以“红安苕”产业为主导的“1+5”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争创红安苕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红安按照基地建设规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产品开发市场化的思路,推动红安苕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红安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红安苕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总产量达到70万吨,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6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将昔日的英雄苕、扶贫苕,打造为新时期的健康苕、致富苕,叫响“吃出干劲、吃出精神”的红安苕特色品牌,为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注入“三农”力量。
(来源:最红安公众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