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每天课间做操时,全校47个班级、2261名学生,如何在6分钟内快速、高效、安全地下楼就位呢?
在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这不是一个由学校管理团队“拍板”的问题,而是“遇见武汉”项目化学习2.0社团向学生们抛出的实际“课题”之一。
作为江汉区第一所以“实验”命名的学校,大兴第一实验学校2011年建校,已经走过了十多年成风化人的探索之路,围绕“心智教育”理念,致力于通过多元德育培养心智完整、全面发展的学生。
从提出QUESTION到解决PROBLEM
不同于围绕兴趣、技能培养的传统校园社团,大兴第一实验学校2022年设立的“遇见武汉”社团关注与探究的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个个现实问题。
“能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为学校做决策提供方案,我非常兴奋。”社团成员张家禾说道。为了提高课间操的效率,在老师的带领下,他和同学们了解了学校的布局、各班的人数及分布等信息,并展开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有的小组提出,充分利用安全通道进行分流才能提高速度;有的小组说,采用场地就近原则,班级离场地近才能省时高效;有的小组补充,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走路速度……
回到家,张家禾在纸上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利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代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移动积木寻找下楼、上楼的方案,经过不断的调整、验证、整理,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可行性方案并被学校采纳。
9月,张家禾在2022-2023年度全球发明大会中凭借作品《长江码头的环保发电设计》荣获全国银奖、湖北赛区金奖。
以解决问题为契机,通过思考、调研、讨论、设计、调整,学生不仅提出了细致、科学的可行性方案,还了解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流程。在以“真问题”为线索推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做校园“主人”的同时也获得了成长。
“遇见武汉”社团成员探访“最美街道”昙华林,制作旅行手账。
“遇见武汉”社团成员寻访张公堤:武汉城市新发展,张公堤是“拆”还是“留”。
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采用“问题化学习”,通过设计真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和指导学生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则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放松大脑,张扬个性。
由学生们自主设计的校园吉祥物“兴小兴”“兴小智”。
最近,在校门外增设一处移动雨棚提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也成为学生们的最新课题。雨棚需要多大面积、使用哪种材质、应该采用怎样的设计?
“如果同学们经过研讨拿出了可行的方案,我们就按他们的方案来实施。”大兴第一实验学校德育与学生中心主任周学之说道。
不被定义的校园空间
透明的落地窗设计代替了传统封闭的墙与门,豆袋椅取代了阅览桌,木质楼梯变成了无边界学习空间……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藏书空间,而是一个场馆式学习社区,集“藏、借、阅、研、休”功能于一体。这里既是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新型学习空间,是教师开展微型研讨的多功能服务空间,也是连接家校共育的成长空间。
“早上,我和同学们在这里上了一节阅读课,老师教我们图书的分类及检索方法;午休后,我又和小伙伴来到这里读书;下午,我和合唱团的同学在这里排练演唱,这里也是音乐厅……”一位同学兴奋地分享着图书馆的“奇妙变身”,“这儿简直太棒了!你知道吗,我还经常看到老师们围坐在这里讨论,我猜,他们也一定很喜欢这儿!”
不仅有开放式多功能图书馆,食堂也成为练习合唱的彩排室和“食育课程”的课堂,同学们走进食堂观看洗菜、备菜过程,担任“分餐员”、食堂“管理员”,亲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树立不浪费的意识。
在规模较小的新华校区,因地制宜建成“农耕文化”微型博物馆,还开辟了一处小小的生态菜园。科学课上,同学们认识蔬菜种子,学习种植的方法;劳动课上,分组体验种植,拔草、播种、浇水、施肥、搭架子、除草,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数学课上,通过“给黄瓜搭瓜架”的问题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金雅校区则将杂草丛生的荒地变身为1.3亩的“心智园”,打造成了“植物工场大课堂”,还开展了一场校门口的义卖,受到了周边居民的热烈欢迎。从播种到收获,从市场调查到蔬菜定价,从宣传菜品到制作海报,全都由学生们亲手完成。
校园空间有限,就充分开拓每一处空间的可能性。
在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每一处空间的功能都“不受定义”,处处都是学习、思考、交流的课堂。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心智教育”理念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导、启迪,不仅局限于师生,也发生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
“校园视界”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展示平台。通过校内的屏幕、展板、线上的视频号,每一个孩子都可能被看到。
去年,大兴第一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王芯月的“一个人的早自习”受到了媒体关注。由于家住得远,王芯月担心上学迟到,坚持每天提前40分钟到校,一个人安静地学习。曾偲偲值班巡校时看到了她并拍下视频,发在了“校园视界”视频号上。“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是不一样的,除了学习成绩,文明、礼貌、互助等日常生活中点滴美德同样值得被发掘和关注。”曾偲偲说道。
教育不仅是老师的工作,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感染同样具有教化的力量。
目前,大兴第一实验学校3个校区共有200多名教师。“我们正在形成一个老师的‘问题库’,就像一个属于新老师的百度、知乎,班级管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答案。”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校长张艳萍介绍,这一“问题库”将有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也将实现新老教师之间经验做法的传承与互鉴。
随着社会和教育不断发展,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培养能够应对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目标。
大兴第一实验学校以“SMART”囊括了新的时代挑战下,一个“心智”完善、人格独立的个体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即Think(思考)、Read(阅读)、Art(健美)、Make(探究)、Share(分享),构建了由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组成的SMART课程体系,构建了“心智教育”品牌,实现以课程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再造。
学校秉承着“让心智成长,让生命绽放”的办学理念,他们相信,“生命的光彩”源于“差异”,只有尊重孩子的差异,并让差异得到保护、彰显、碰撞、互启,才能真正开启受教育者的心智,让拥有独立、健全和完善的人格的学生从这里走出。
“每个孩子的心智都在成长,每个孩子的生命都在绽放。我们的‘心智教育’,就是将一切都聚焦于生命,努力将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到人的全面、健康成长。”校长张艳萍介绍道。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