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十堰两处湖库入选湖北首批美丽河湖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9-19 09:27:42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叶相成)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2年度湖北省美丽河湖名单,十堰市辖区内的丹江口水库、竹山圣水湖榜上有名。据悉,这是湖北首次开展美丽河湖评选,全省共有8处河湖入选。

近年来,十堰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划定市域生态红线7721.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32.72%;大力推进“绿满十堰”行动,累计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70.7万亩、植树造林321.6万亩、退耕还林27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3.49平方千米;先后投入11.4亿元在全市1578个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整治覆盖率达87.3%,全市建成1900多台(套)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68%,十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十堰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累计投入70余亿元,建成119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43座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运维经费近4亿元,托管运营全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全力推进“五河”治理,通过实施截污工程、清污工程、减污工程、控污工程、治污工程、管污工程等“六大系统工程”,“五河”水质持续提升;建立县乡跨界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体系,明确县域跨界断面28个、乡镇跨界断面123个,推进断面水质持续改善。通过努力,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指标有107项达到Ⅰ类。

近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成立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2个湿地管护站点和8个水质、鸟类、气象监测点,15360度远程监控高清视频设备覆盖辖区所有生态脆弱和特殊管控地带,构建张覆盖湿地公园全范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先后投资2亿余元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填埋场2座,每年开展不少于3次的库区清漂行动。落实十年禁渔,加强生物保护完成沿库区周边消落带栽植树木817亩。积极引导渔民上岸、农民上街,从事有机农业、旅游服务业、生态产业。通过保护修复,湿地公园整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及以上,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巩固和丰富。目前,在历年观测到的904种动植物中,鸟类由49种增加到89种;鱼类由32种增加到41种;植物由648种增加到65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水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等等。

美丽河湖是指符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愿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 等流域要素系统保护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人水和谐的河湖。其基本条件包括水资源方面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稳定实现“有河有水”;水生态方面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种得到重现,稳定实现“有鱼有草”; 水环境方面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稳定实现“人水和谐”。

湖北省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参考指标包括生态用水保障、自然岸线率、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湖库营养状态及水华情况、地表水环境质量等六大方面。

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各市(州、林区)积极行动,认真完成案例制作、筛选和上报工作。经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网络展示和公众投票,省生态环境厅最终评选出等8个优秀案例。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叶相成)近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2年度湖北省美丽河湖名单,十堰市辖区内的丹江口水库、竹山圣水湖榜上有名。据悉,这是湖北首次开展美丽河湖评选,全省共有8处河湖入选。

近年来,十堰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划定市域生态红线7721.2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32.72%;大力推进“绿满十堰”行动,累计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70.7万亩、植树造林321.6万亩、退耕还林27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3.49平方千米;先后投入11.4亿元在全市1578个行政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整治覆盖率达87.3%,全市建成1900多台(套)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68%,十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十堰扎实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累计投入70余亿元,建成119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43座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运维经费近4亿元,托管运营全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全力推进“五河”治理,通过实施截污工程、清污工程、减污工程、控污工程、治污工程、管污工程等“六大系统工程”,“五河”水质持续提升;建立县乡跨界水环境质量监测考核体系,明确县域跨界断面28个、乡镇跨界断面123个,推进断面水质持续改善。通过努力,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指标有107项达到Ⅰ类。

近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成立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2个湿地管护站点和8个水质、鸟类、气象监测点,15360度远程监控高清视频设备覆盖辖区所有生态脆弱和特殊管控地带,构建张覆盖湿地公园全范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先后投资2亿余元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填埋场2座,每年开展不少于3次的库区清漂行动。落实十年禁渔,加强生物保护完成沿库区周边消落带栽植树木817亩。积极引导渔民上岸、农民上街,从事有机农业、旅游服务业、生态产业。通过保护修复,湿地公园整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及以上,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巩固和丰富。目前,在历年观测到的904种动植物中,鸟类由49种增加到89种;鱼类由32种增加到41种;植物由648种增加到65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水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等等。

美丽河湖是指符合“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愿景,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 等流域要素系统保护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人水和谐的河湖。其基本条件包括水资源方面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稳定实现“有河有水”;水生态方面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种得到重现,稳定实现“有鱼有草”; 水环境方面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稳定实现“人水和谐”。

湖北省美丽河湖保护和建设参考指标包括生态用水保障、自然岸线率、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湖库营养状态及水华情况、地表水环境质量等六大方面。

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各市(州、林区)积极行动,认真完成案例制作、筛选和上报工作。经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网络展示和公众投票,省生态环境厅最终评选出等8个优秀案例。

 


责任编辑:夏永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