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未办税户,是指已办理营业执照但未纳入税务管理的市场主体,依据参与生产经营活跃度,可分为无涉税市场主体和有涉税市场主体。
未办税户未纳入税务管理,可能存在未依法纳税等税收风险,也将产生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和税收服务支持的缺憾。对守法依规经营的市场主体而言,是公平、正义的缺位,对依法诚信纳税的税收秩序和公正有序的营商环境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孝感高新区税务局未办税户服务管理工作被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探索开展未办税户服务+监管工作,通过对无涉税市场主体实施靠前服务,对有涉税市场主体实施精准监管,按照“提质效、求创新、谋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大数据获取运用为驱动力,构建未办税户“服务+监管”新机制,全面落实未办税户各项服务和管理措施,激发未办税户市场参与活力,从而有效维护涉税市场主体税收公平正义,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推动高新区印发了《孝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实施办法(试行)》,定期获取未办税户涉及市监、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社、卫健、交通、商务、住建等部门基础登记、电子证照(不含营业执照的经营许可证)用电、用水、用气和相关信息5818条。
充分发挥中介公司桥梁纽带作用,与辖区内39家中介公司签订《税务+中介服务未办税户框架协议》,委托中介对所代账的未办税户开展政策宣传工作,税务机关及时跟踪服务,及时将108户未办税户纳入税收服务管理。
运用社区辐射作用,与15个社区签订《社区经济税源网格化服务管理协议书》,累计推送新增市场主体纳税服务告知书765份,并将新增市场主体纳入税务服务比例提升至78.5%,确保每个新增市场主体均能及时享受优质税收服务。
依据从电子底账系统抽取的发票开具数据信息1万余条,加工整理出未办税户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身份、以个体工商户业主身份申请代开的发票份数、金额,以及接受发票的份数、金额,结合从外部获取的未办税户相关信息,按户进行归集整合,为分类开展“服务+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从基础登记类、电子证照类、能源消耗类、项目建设类、发票开具类5个维度,构建22个未办税户市场活跃度监测指标,通过数据分析测算、验证,对登记注册类型、所属行业、证照办结、办理努力程度、实际投资总额、建设开工时间、用电、水、气消耗发票开具次数、金额等22项监控指标分别赋予相应分值,依据分值高低,判定未办税户市场活跃度高低。
通过监测指标,动态评价未办税户参与市场经营活跃度和涉税指标值。对于指标综合得分超过90分、70-80分、60-70分及60分以下,且发票开受类指标分值大于30分、大于20分、大于10分和0分的未办税户,综合将未办税户发生涉税事宜分为高频、经常、偶尔和暂未发生四种情况,实施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对象分类分级开展管理和服务。
依托税务+市监协作机制,累计对新办市场主体发放《纳税服务告知书》985份,告知其信息补录(税务登记)、获取涉税服务的相关途径等相关事宜,引导268户新办市场主体及时纳入管理;针对无法即时纳入管理的,施行服务团队对接,助其快速获取涉税咨询服务,及时发放《税企联系卡》968份,根据其税源分类,将540户新办市场主体纳入到对应网格接受各项税收服务。
设立无涉税市场主体服务团队,对四类(市场活跃度低)无涉税市场主体采取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工作法,依法开展税收相关政策宣传走访活动,了解其是否有持续经营意愿,是否处在筹建或准备阶段,是否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特殊情形等信息,视情况提醒其纳入税务管理或提供清税证明和免办注销服务,定期开展监控分析,涉税情况及时提醒,当好市场主体的贴心人。逐步改变“办证就要交税”的固有传统观念,实现无涉税市场主体从“被动接受税务监管”向“主动办理涉税事项”转变。
强化税法遵从引导,对未办税户中所有涉税市场主体,不断强化“监管+服务”。对一类(市场活跃度高频)有涉税市场主体实行“提示提醒、调查巡查、督促整改、约谈警示、移送稽查”五步工作法;针对二类(市场活跃度一般)和三类(市场活跃度偶尔)有涉税市场主体渐进运用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等管理措施,在促进其主动遵从的同时及时提供相关税收服务。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