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凡语不凡,因为有“语”。
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新浪潮。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领域最难啃的“硬骨头”,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8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中科凡语(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探寻智能化时代国产NLP发展的强劲脉搏。
语言AI发展大会现场。
一个支点,国产NLP先行者落子武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北京中科凡语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2021年进军武汉成立区域总部。
“作为专注于NLP服务的创新型企业,我们希望借助湖北的区位、科教、人才优势,以武汉为支点辐射华中地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凡语董事长周玉介绍。
对自然语言进行智能化处理,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传播更容易、更高效、更准确,是NLP的终极目标。
人工智能已经逐步实现或将实现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如何做到能理解、会思考、懂情感?语言智能成为智能化时代标志性技术,也是人机合作、人机协作、类脑工作的关键。据有关机构统计研究,2025年中国NLP核心产品及相关产业规模将达2400亿元。
2019年,中科凡语首次提出“语言AI”概念,连续三年召开“中国语言AI发展大会”,推动语言AI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承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相关团队20余年NLP领域技术积累,中科凡语在技术、数据和人才等方面均具先行优势。其研发的国产可控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多语言机器翻译和多语言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广泛应用于政府、医疗、教育、科技和商务等领域。
“专注语义智能,服务类脑决策。”目前,中科凡语创新产品覆盖百多家政府机构,华为、阿里、金山、联想、波音、三星等50余家企业,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政府重大需求项目,发展成为业内领先的多语言跨领域多模态自然语言处理方案商、服务商、运营商。
专利墙琳琅满目。
三大平台,“语言无国界,信息可理解”
NLP怎样影响、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
“以高校教学为例。一名教师面对数十名乃至数百名学生,我们的语言AI成果嵌入管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捕捉每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等,为教师针对性布置作业和实践课题提供参考,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周玉说。
航空飞行,首在安全。多语种的准确翻译,对于航空器维护保障的精准性至关重要。中科凡语服务某国际知名航空公司,每天提供约10万条飞行和维修日志的实时翻译、译后信息处理,为飞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支撑。
多年来,中科凡语研发“信译”、“信推”、“信析”、“信服”和“信取”五大NLP技术产品,并推出三大平台。
飞译——CAT平台。将原本面向企业端的翻译学习方案和辅助翻译技术通过平台化的方式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实现80多种语言的互译互通以及30多个语种的图像翻译,真正做到语言无国界,信息可理解。
洞知——全网态势感知平台。围绕认知决策所需的“感知—理解—推理—决策”路径,面向各种语言、各种场景、各种用户、各种应用等,运用系统化、模块化、工具化设计,以组件定制的形式来整合模块功能以对外输出解决方案。
数云智脑——混合智能系统。以社会计算和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为目标,通过建立符号、模式、场景等相互连接通道,形成兼具人类智能体的感知、记忆、推理、学习能力和机器智能体信息整合、搜索、计算能力的新型智能系统,实现态势的灵敏感知、趋势的精准研判和高效的决策洞察。
技术变革点亮美好生活,NLP将带给我们无限想象空间。
周玉接受采访。
一个愿景,扛起国产NLP发展大旗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带一路”多语言服务杰出贡献奖;
发明专利软著及著作商标200余项,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260余篇……
短短5年的深耕笃行,中科凡语步入NLP产业化的快车道,吸引资本瞩目。目前已进行数轮融资,引入战略资本数亿元。
自主研发是原始驱动力。中科凡语成立了凡语AI研究院,外部智囊团队顾问5人、专家委员14人、青年委员10人,吸引不同领域高端人才共同进行前沿研究和应用,打造竞合协同的行业生态。
2022年,作为中科凡语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宗成庆当选新一届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候任副主席。
人工智能赛道上,视觉、听觉商业化大幕早已开启。而目前,国内NLP在生活场景的应用占比不足1%。业内普遍认为,未来十年将是NLP技术发展黄金期。
“我们将持续深耕认知智能、通用智能、因果推断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推动NLP成果产业化,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扛起国产NLP发展大旗,勇做具有中国符号的探索者、贡献者、引领者。”周玉表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