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杨富春、通讯员王梓)8月31日,黄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东楚科普大讲堂”9月5日开讲。黄石市科协邀请航天英雄聂海胜来黄作科普报告,作为“东楚科普大讲堂”的开篇之作。期间,航天员还将深入黄石中小学校开展航天知识科普活动,参观黄石市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为何选择中国航天员作为“东楚科普大讲堂”的开篇之作?黄石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张襄兵介绍,为把“东楚科普大讲堂”办成全国有影响、黄石市民广泛认可和喜爱的科普精品工程,黄石科协一班人从分析、研究黄石人引以为豪的灿烂工业史入手,找到了黄石这座城市与中国航天事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决定邀请中国航天员来黄作科普报告作为“东楚科普大讲堂”的开篇之作。
继直辖市天津、一线城市深圳之后,2021年黄石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第三个“全域科普试点城市”,2022年黄石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3%,仅次于武汉、襄阳、宜昌等“一主两副城市”,居全省第四名。从2023年开始,黄石市科协精心谋划全年“百场科普活动”,重点聚焦自然资源、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卫生健康、应急科普、食品安全、国防教育等相关领域,开展科普活动,提高群众的科普知识和科学素养。
据悉,航天员报告会将于9月5日晚举行,报告会是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门票。报告会通过黄石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云上黄石等平台同步进行电视和线上直播。
聂海胜简介:
聂海胜同志是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并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航天功勋奖章”。2022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
黄石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
黄石拥有3000多年的矿冶文明史、100多年的近代工业史、70多年的建市史。黄石工业文明厚重,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有着“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服装新城”、“劲酒之都”之美誉。灿烂的矿冶文化、丰富的矿产资源、厚重的工业底蕴,奠定了黄石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地位。
黄石除了在漫长的工业发展史上有着令人肃然起敬的辉煌与成就,其实黄石与中国航天领域也有着不解之缘。
1.“黄石造”让国人飞天梦圆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东方红一号”卫星与核弹、导弹一起,被称为“两弹一星”,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运送卫星的长征一号火箭包含着黄石人默默无闻的奉献,因为火箭关键部件产自黄石大冶特钢,这些关键部件的支持,帮助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无数奇迹。作为中国特种钢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黄石大冶钢厂有航空航天领域高端钢铁材料研发和制造的强劲实力。50多年来,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奔月、“天宫一号”的发射升空,大冶特钢均提供关键部件用钢。
大冶特钢总经理助理、军工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剑:
大冶特钢是中国近代“钢铁摇篮”,地处中国矿冶之都、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黄石市。隶属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是其沿海沿江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大冶特钢是中国品种规格最齐全的高品质棒材、高端中厚壁无缝钢管、高合金锻材三大特钢生产基地,工艺技术和装备具备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有轴承钢、汽车用钢、能源用钢、工程机械用钢、航空航天用钢等。主要服务于航天航空、海洋、核电、风电、交通、火电、油气、工程机械、重燃、船舶、石化、汽车、高铁等关键领域。
从中国第一炉电渣钢到第一根极薄壁高温合金旋压管,从第一个飞机用高温合金涡轮盘,到第一根轧制的飞机大梁(毛坯),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神舟系列飞船的上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宫”“北斗”发射升空,大冶特钢均提供了关键部件的用钢。工程机械用无缝钢管已连续13年产销量全国第一、13年全球第一,石油工具及装备用中厚壁无缝钢管连续10年产销量全国第一,大口径厚壁高压锅炉用管连续5年产销量全国第一。
2.“黄石造”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由有着50年生产电线电缆历史的原黄石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改制重组而成。公司电线电缆产品应用于军工和民用领域,特别是公司产品为我国首次宇宙飞船交会对接任务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做出了贡献,获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神箭”奖牌;神州飞船、北斗卫星的“血管”电缆,也都用的是“黄石造”——湖北航天电缆的产品。
湖北航天电缆总经理助理兼军品事业部总经理徐星:
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使命,成为中国电线电缆产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双峰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双峰电线电缆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湖北航天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被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授予“神箭”奖牌,被评为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大系列、10000多个型号,覆盖军用电线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风能电缆、光伏电缆、轨道交通电缆、舰船电缆等多个品种,致力于国家航空航天、风能发电、轨道交通、舰船、光伏发电等高端装备领域。
公司电线电缆产品应用于军工和民用领域,成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集团、第七届世界军运会、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建设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战略合作伙伴,出口德国、美国、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军工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通讯等领域,为弹箭星船和相关基地配套了大量高品质电线电缆,特别是公司产品为我国首次宇宙飞船交会对接任务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做出贡献,获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神箭”奖牌;神州飞船、北斗卫星的“血管”电缆,也都用的是“黄石造”。目前,湖北航天电缆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各院所航天型号配套元器件合格供应商,是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合格供应商,总装备部武器装备承制单位,大飞机制造的配套元器件合格供应商和信息产业部军用电子元器件合格供应商。
3.“黄石造”为航天事业鼓劲加油
一针一线,大冶刘小红刺绣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红绣出了别样人生。痴迷刺绣40余年,刘小红自创“双面打籽绣”“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等4种新绣法,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16年10月,她主绣的作品《星云之梦》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遨游天际,轰动刺绣界。这是中国首次将非遗刺绣作品镶在太空舱,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文化。
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小红:
2016年6月20日,我受邀前往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学习期间,我与同班19名同学一起,接到一个特殊选题,围绕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为背景,作品从设计图案到制作成型,需要在一周时产内完成。我选择了以中国传统太极八卦图为基础,加以旋转的多彩星云组成了“60”字样,并引向深蓝色的浩瀚太空。经过角逐,刺绣作品在众同学中脱颖而出。
整幅作品无底稿,采用盘旋针、柳针、掺针等针法进行绣制而成,全图以旋转的七彩星云组成“60”字样,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60年的峥嵘岁月。作品左边是一朵带尾巴的红色星云,右边是一朵蓝色星云组成的太极图,红蓝两极代表阴与阳,水与火;星星点缀的背景是宇宙,代表着我们对太空探索事业永无止境。作品寓意极其深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星云之梦》被天宫二号在太空舱内和国旗并列悬挂,这是中国航天事业首次将非遗刺绣作品镶嵌在太空舱内和人类一起遨游太空,作品被誉为“天宫一绣”和“天上第一绣”。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