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左思雨)宜城市雷河镇民主村是以前的“四大穷村”之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无特色资源,无规模产业,许多村民都选择离开村子外出务工。近年来,雷河镇人大代表充分行使人大代表权利,通过实地调研、视察、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接触人民群众,了解村内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如今的民主村,村风民俗改善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容村貌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民声民意 共商共谋
傍晚,民主村群内传来一阵“叮叮”声,“儿子回来,车都不知道到停哪儿呦,都没有有停车场”“我们二队有个留守老人没人管,怎么办”“到钉钉解决问题方便嘞”......原来是宜城市人大代表、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周承强在钉钉群内召集村民反映问题。作为全国117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民主村坚持群众事群众议,“乡村钉”的建立让村级事务公开更加透明,村民办事、交流更加便捷。摸清群众需求后,雷河镇民主村第四人大代表联络点的代表们将这些问题收集形成意见,分别向村“两委”提出建议,列入村级事务,逐个解决。近年来,民主村在代表的建议下建起了邻里厨房、黄爷爷书屋、爱心衣物捐赠站、口袋公园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
民事民办 共改共建
早期的民主村,村民们都顾着收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认识不到公共环境卫生也需要大家出一份力。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人大代表动员村内德高望重的村民及党员分成片,逐户上门向村民们宣传普及乡村改建的好处,营造“人居环境人人参与治理,美丽乡村人人共享成果”的良好氛围,带动着乡亲们走出家门共建美好家园。村子的环境卫生很快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民主村灯光敞亮、花草清香,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清廉村居建设省级典型村”“湖北省综合减灾示范村”“湖北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行政村”。
民事民办 共管共享
面对民主村交通困难的现状,雷河镇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共同协商讨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改善村内路况。至今,已修建通村道路和组内循环路19.8公里,硬化整治各类沟渠30条21公里,修建桥梁15座,铺垫机耕路18公里。同时多措并举探索出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途径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近两年,民主村流转土地720余亩,农户人均年增收2500余元;盘活堰塘、荒地以及空闲宅基地等集体资源性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0余万元。这些变化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到了民主村,大家都说有问题找代表、有事情找“两委”,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创业,“民主村内话民主”已然成为民主村的“金字招牌”。
接下来,在民主村的发展中,人大代表将积极履行人大职能,扛牢政治责任、加强制度供给、强化监督推动,积极参与和助推共同缔造,在共同缔造中彰显人大作为,让民主村集体经济“活”起来,乡村产业“兴”起来,百姓生活“乐”起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