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胡鹏、张莉君)8月17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五峰傅家堰乡傅家堰村三组姚家垭片区,一片志愿红在青山绿水之间穿梭闪烁——当地20余名身穿志愿者马甲的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正在开展“党群齐心护致富路”活动:泥土被扫净、杂草被清除,边沟通畅了、路面整洁了,老百姓也笑逐颜开。
“这是本季度第5次开展片区“共同缔造”活动了,对比以前,现在群众参与度高,活动效果十分显著。”傅家堰村党支部书记张群会坦言,这都是“可知理”议事会带来的变化。
乡村治理有困局,怎么破?
“近期暴雨天气频发,雨后泥土和石头冲到路面上,偶尔有树枝遮挡,影响出行安全。”
“是的,养路员负责的路段区域长,日常养护就比较耗费精力了,有时凭少数人清理确实不够及时。”
日前,在五峰傅家堰乡傅家堰村共同缔造屋场会上,老百姓就村内人居环境和爱路护路现状展开了热烈讨论。
党员对村级发展同样关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村有什么规划呢?”
“除了日常工作,党支部如何推动村级发展?”
“看先进村搞产业如火如荼,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都鼓起来了,我们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固定资产租金收入,有更稳定可持续的渠道吗?”党员大会上,大家的提问接踵而至。
村民需求多样,党员关切民生,如何有效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需求,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傅家堰村“两委”。
“村级要发展,日常任务要落实,可村干部只有6个人,腿跑断、头想破也难啊!”张群会翻看着记满党群需求的笔记本感慨道。
乡贤议事解难题,一起论!
转变,源自傅家堰乡“银领计划”带来的启发。今年以来,傅家堰乡积极引导觉悟高、身体好、能力强、群众服的老党员、老干部回村子,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并将其命名为“银领计划”,而傅家堰村正好有一群为人公道、热心公益、了解村情的“老人”。
“我们的班子偏年轻,希望各位老党员发挥余热,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张群会说,当支部提出成立类似智囊团的村民议事组织,收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定期讨论议事,共商对策,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
2月28日,“可知理”议事会应运而生,由5名政治素养高、村民信得过的贤达能人组成,每名议事员联系一个片区,履行三项职责:矛盾纠纷调解、收集民生需求和商议村级发展。
离任老支书张泽法是议事会成员,他介绍:“‘可知理’议事会取名自土家人喜闻乐见的花牌谐音,便于记忆,老百姓接受程度高,在闲暇之余也能感受义理教化,遇事总能想起我们,方便收集需求,了解讯息。”
基层治理有效能,支部上!
成立当日,“可知理”议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傅家堰村“党员驿站”召开,议题涵盖了:村内道路养护怎么做?产业发展怎么干?如何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联农带农渠道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
“目前公益性岗位考核机制已经越来越完善,但从长远来看,我建议根据片区实际情况,激发村民积极性,共同维护路段环境卫生。”议事会成员陆世国说道。
“傅家堰村产业发展规模受地理条件制约,规模不大,品种很多,群众种养习惯短时难以改变,我建议把原有产业增品提质,增加收入。”
“我们已经引进了规上企业在本地开茶厂,还要力争延长茶叶收购时间,争取主体支持组织高培高管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积极性和生产技能。”议事会上,每个成员各抒己见,党员群众齐聚一堂,曾经困扰一方的问题都有了恰当的解决方案。
“‘可知理’议事会的成立,既是民意所归,又是服务民生的有效抓手。”张群会介绍,自“可知理”议事会成立以来,傅家堰村党支部积极落实党委“138红小堡”工程,各党小组长自发组织村民参与爱路护路活动,清理落石、疏通边沟及路边树枝,有效解决了群众安全出行的微心愿。
“遇事‘可知理’,乡村可治理。‘可知理’议事会,是傅家堰乡深入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实践。”傅家堰乡党委书记吴林义表示,将持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138红小堡”“银领计划”功能,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不断激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