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8-22 21:48:30


指导思想

根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融合性教联体建设的会议精神和《利川市教育局关于2023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坚持“均衡发展、保障入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严控择校、有序分流;公平公开、阳光操作”的基本原则,结合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实际,特制定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2023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


一、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招生入学工作)


二、职责及范围


(一)基本职责

按市教育局发布的招生计划、划片区域招生。招生工作在市教育局指导、监督下由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


(二)适用范围

小学毕业生就读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两校区,符合就读两校区各自保障生入学条件,且在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两校区实际就读三年并有连续三年学籍,毕业时可享受高中指标到各自校区计划(市级优质高中:利川市一中、利川市五中)。


首先完成保障生的招录工作,然后根据招生计划的余额,在符合条件的择校生中进行随机派位补充招录。



报名须知

一、招生原则

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就近入学、调剂入学、遏制择校相结合。


二、招生计划

按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


三、报名登记条件和所需资料

(一)保障生

保障生是指在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两校区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符合保障生招录条件的适龄学生,具体类别如下:

1.市内户籍类

A.户口类

适用类型——学生户口在学校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2023年6月30日前迁入)。

提交材料——学生户口。


B.合法房产类

适用类型——学生法定监护人合法房产在学校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

提交材料——学生基本信息(即学籍信息表,下同),学生法定监护人合法房产证,当年5月31日前实际入住的水、电、气发票。

房产证因按揭原因未下发的,另须提交:购房合同、首付款发票、契税票、按揭抵押贷款合同。


C.移民、拆迁安置类

适用类型——因征地、移民、拆迁被相关部门安置在学校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的安置户子女。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移民或者征地、拆迁部门出具的具体文件。


D.易地扶贫搬迁类

适用类型——安置在学校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当初扶贫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


E. 优待类

适用类型——利川市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子女、因公牺牲或伤残军人及警察子女;现役军人和消防救援人员子女(仅限利川市户籍和在利川服务);市引进高层次人才;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人子女。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另加下列三项资料之一项:

a项:利川市烈士子女、公安英模子女、因公牺牲或伤残军人及警察子女,提交户籍和相应证件;现役军人和综合性消防救援人员子女(仅限利川市户籍和在利川服务),提交户籍和单位证明。

b项: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交“硒谷英才卡”并出具用人单位证明。

c项:政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人才子女,提交市人民政府引进、实际投资项目在建的相关佐证材料(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投资合作协议或者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招商文件+施工许可证或者实际经营的相关备案资料)。

上述三类纳入教育优待对象,其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根据学生及家长意愿,按“户籍地(户口簿)、居住地(合法产权房产证)、工作地(具体单位地点)”三者任选其一原则给予优待。


2.市外户籍类

A.随迁类

适用类型——随迁子女是指户籍在利川市外,因父母在利川投资经商或工作等原因而要求在利川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另加下列两项资料之一项:

a户口簿+居住证;

b企业用工合同+缴纳一年以上社保凭证。


B.合法房产类

适用类型——学生是市外户籍,其法定监护人在学校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购有合法房产,且于当年5月31日前实际入住。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学生法定监护人合法房产证,当年5月31日前实际入住的水、电、气发票。

房产证因按揭原因未下发的,另须提交:购房合同、首付款发票、契税票、按揭抵押贷款合同。


C.投资经商类

适用类型——学生是市外户籍,其监护人在学校划片招生服务范围内投资、经商、办企业半年以上(2023年1月1日前)。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户口簿+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申报凭证(2023年1月1日前)。


D.港、澳、台类

适用类型——学生是港、澳、台籍。

提交材料——学生学籍信息,居住证。


E.外国籍类

适用类型——学生是外国籍。

提交材料——学生及法定监护人身份证明、护照;公安机关出具的居留证或居住证明。

注意:

当学校保障生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时,采用同类新生随机摇号派位方法,按就近原则指派到有学位的学校就读,且继续享受保障生待遇。


(二)择校生

择校生是指在学校划片招生范围内不属于保障生的适龄儿童少年。


1. 严格登记和摇号管理

我校划片招生范围内择校生家长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携带学生户口簿、城区小学学生学籍信息表、房屋租赁合同等到我校登记。如学校超过招生计划,则按就近原则、公开摇号、随机派位,有序分流。


摇号过程全程录像,全程接受“两代表一委员”、政府所在地纪检监察部门、家委会代表、现场抽签产生的家长代表监督,市公证处公证。


2.严格控制择校生规模和范围

学校在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只能接收城区小学毕业的择校生。学校不得跨划片区域招生,不得跨划片区域转学。


3.择校生不能享受优质高中指标到校计划

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两校区招生范围的城区小学毕业生,选择到有学位的乡镇初中就读,可享受保障生待遇。从2024年起,满足在城区小学连续就读6年条件的,参照执行。此类学生到校登记时需提供在城区小学就读学籍。


4.严禁重复登记

同一学生只能在对应服务范围学校登记。登记过程中,不得提供虚假证件和证明,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其登记资格,并保留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权利。在两所及两所以上学校重复登记的,所有学校均不得录取。



2023年秋季学期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新生招录特别提醒

一、教联体性质

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为省级融合型教联体。


根据要求,原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和原利川市都亭初级中学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分别更名为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一校区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二校区,开展同步化办学。实行单一法人总负责人制为主的办学形式,教联体内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无障碍调配,人事、经费、教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一体化管理,两校区实行“党建引领、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平行发展。


二、教联体建设目标

强强联合,人人奋进,实现“求稳、求新、求变、求发展、求突破、求进步”的蓝图,使两个校区迅速融合,快速高效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教联体师资保障

教联体内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合理统筹安排。


四、招生范围

融合后的两校区仍然按原学区划分独立招生,完全执行《利川市2023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中区域划分招生编班。

1. 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一校区(思源校区)范围:

都亭大塘社区、林家村社区、榨木社区、木栈社区、羊子岭社区、凉雾乡老河村、大岩村、官屋村。


2. 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二校区(都亭校区)范围:

清江河以北除民族实验中学、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一校区招生范围以外的城区范围。


3. 自愿选择范围

清源路与江源街交叉处沿清源路至体育路交叉处以南,沿体育路到黄石大桥以西,黄石大桥沿清江河至幺妹公园以北的区域的学生,可自愿选择思源集团思源教联体思源校区和都亭校区登记。


4. 本着以生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内学生,可以提出申请,经集团教联体审核同意后到离家最近最方便的校区就读。


五、招生计划及报名时间

严格执行《利川市2023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班额及学生数计划。


时间安排:8月25日两校区都将在校门处显著位置公布报名流程和相关信息指南,统一报名登记时间为8月27日--8月29日。


六、住宿问题

根据市委政府和教育局指导性意见,城区初中学校管理统一,优质均衡发展,逐步取消学生住宿,所以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城区初中起始年级统一不再安排住宿。从2023年秋季学期起城区初中上学时间:夏秋季为07:00,春冬季为07:20;放学时间:夏秋季为20:40,春冬季为20:30。


七、优质高中指标分配

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做好重点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有关事项的通知(恩施州办发〔2017〕36号)文件精神和《利川市2023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招生入学工作方案》,2024年起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市级优质高中为利川一中、利川五中,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严格执行指标到校区的政策,即在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一校区(思源校区)范围的保障生只享受一校区的优质高中指标分配计划,在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二校区(都亭校区)范围的保障生只享受二校区的优质高中指标分配计划,不能跨校区分配或享受。




利川市思源教育集团教联体

2023年8月20日

来源:利川市思源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向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