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孔湾镇:开门纳谏问计于民 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8-10 11:03:32

今年以来,孔湾镇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走深走实。针对孔湾镇特色产业不优、产业发展形势严峻的局面,孔湾镇积极向辖区内党员群众、致富能手取经,问发展之道,寻破题之计,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多措并举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促进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访群众问需求 粮食安全强保障

许岗村、刘湾村、江坡村等三村,常年受不稳定气候影响,旱涝灾害多发易发,玉米、油菜、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存储和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在开展“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中,许岗村很多农户反映稻谷“有天无地晒、有地无天晒”,烘干难,稻谷销售价格低。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收,许岗村及时回应群众需求,流转农户闲置土地建设粮食烘干仓储基地,利用现代化烘干设备对收获后的稻谷进行烘干,从而打通粮食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以前农民是‘打场晒粮,看天晒粮’,地里的粮食辛辛苦苦抢收后,水分太大没法直接出售,逢上阴雨天还会发霉长芽,卖不上好价钱,忙忙碌碌大半年的粮食就被白白糟蹋了。现在我们建设这个烘干基地,就希望能帮助老百姓实现颗粒归仓,丰产也丰收,粮安民更安。”许岗村党支部书记说道。

目前许岗村粮食烘干仓储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9月可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年产值250余万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粮食烘干仓储基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许岗村种植户的卖粮问题,还辐射到刘湾、江坡等村。同时,烘干仓储基地的劳动力需求也将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让村集体“腰杆子”挺起来。

访乡贤谋对策 蔬菜发展提质效

台子岗村作为孔湾镇的蔬菜大村,一直以种植大白菜、娃娃菜等蔬菜为主,但受市场行情影响,收益低、见效慢,对农户收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现有优势,重振本村蔬菜经济,台子岗村利用原梨树园建设错季蔬菜大棚基地,谋划发展错季蔬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了“订单生产、田头交易”,不仅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也能让广大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台子岗村已建设17座错季蔬菜大棚,陆续种植了莴笋、白菜、西瓜、甜瓜等蔬菜,台子岗村党支部书记说,“大棚可以先种莴笋,在莴笋采收以后接着种植西瓜等到西瓜成熟销售后再种植黄心白菜,白菜种完后又可以种植莴笋,平均每两年可以播种7季,亩收4万多元,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访能人解难题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龚河村集体经济一直以来都比较薄弱,仅靠有限的自然资源发包,为破解村级产业发展难题,在开展“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中,龚河村“两委”班子走访考察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邀请致富能人“把脉问诊”、献言献策,先后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群众代表会,充分听取党员群众对村级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共同商议破解产业发展新办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龚河村结合村情实际和致富能人意见建议,认为莲藕种植相较其他产业来说投资少,风险小,产量持续性强,市场前景好,经过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的一致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发展优质莲藕种植产业。

今年,龚河村通过向上争取资金40万元,已在龚河村四组完成80余亩优质莲藕种植基地建设,6月已完成施肥、播种,目前长势喜人,预计年产值50余万,可带动15户脱贫户劳力在农闲之余再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小小的莲藕,把全村人的心“莲”在一起,走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同致富路。

下一步,孔湾镇将持续巩固提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三访三问三亮三促”活动成果质效,不断推动各村创新发展思路,持续盘活资源“沉淀池”,在活动中“为民解难题,攻坚淬党性”,着力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重实践、建新功,搭建党群“连心桥”,共建和美乡村。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谭磊 王梦菲)

责任编辑:王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