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年来,宜昌践行公园城市理念,致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型公园绿地,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给年轻人提供了citywalk的多样选择。
公园绿地不仅景观美、能作为市民休憩娱乐的场所,还能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调节雨洪内涝、生态修复产生巨大影响。
宜昌市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本文将盘点那些在源头减排、城市内涝和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海绵型公园绿地。
01/
沙河公园综合整治工程
项目名称:沙河公园综合整治工程
责任单位:宜昌市住建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沙河公园综合整治工程通过统筹水体综合治理、公共性绿地景观绿化工程与海绵城市工程,打造海绵城市建设门户型活力功能示范区,引领片区综合开发和生态价值转换,让曾经著名的黑臭水体完成“蝶变”焕发全新的生态魅力。
水体污染整治前(左)
水体污染整治后(右)
项目在设计建设时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以保护沙河水质和修复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通过控源截污、提标治污、清漂清淤、生态修复、引水补清等措施,从点源、面源、内源等各层面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治理。结合河道岸线、自然地形条件,设计场地雨水径流。利用原有坑塘洼地,建设自然湿地空间和生态绿地,充分发挥区域调蓄功能。开展沿岸山体修复,布设下沉式绿地、生态草沟、生态卵石排水沟等海绵设施,通过多种海绵设施汇聚、吸收、净化来自硬化地面的雨水,实现雨水下渗、滞蓄。
项目实现建设生态护岸12公里,生态岸线100%。通过湿地建设、清淤工程、河道行洪断面拓宽等措施,将沙河水域面积从19.3公顷提升至25.2公顷,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新增沙河湿地公园,发挥河道调蓄及水体净化能力,河道周边建成下沉式绿地面积约1.32公顷,有效调蓄深度为 0.25米,实现调蓄容积1.5万立方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3.2%。
生态岸线改造前(左)
生态岸线改造后(右)
沿河步道改造前(左)
沿河步道改造后(右)
木桥廊道改造前(左)
木桥廊道改造后(右)
现在的沙河风景如画,绿草如茵,是市民群众周末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并于2022年12月,沙河公园综合整治工程荣登中国“全域海绵”典型项目入围案例。
02/
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项目名称: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责任单位: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卷桥河原本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臭水沟,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构建源头海绵系统,满足长江支流岸线以行泻洪水、截污净化、雨水收集为主的建设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公园绿化建设有机结合,打造诗情画意的绝美生态湿地,是宜昌城区珍贵的天然氧吧。
该项目以调节雨洪、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海绵设施建设分担卷桥河上游水量,充分发挥湿地的蓄水、分洪作用,打造“沿江湿地保护修复生态示范区”和“国家海绵示范三峡地区样板段”。
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最大程度发挥城市绿地公园调节雨洪的功能,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河道综合治理。主要包括边坡治理、设置3座生态汀坝、1座拦水钢坝以及排涝泵站,可分担卷桥河上游280万立方米来水,发挥湿地的蓄水、分洪作用 。
湿地水系沟通串联前(上)
湿地水系沟通串联后(下)
湿地系统构建。人工湿地水域面积为67750平方米,通过对退田还湿,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疏林浅滩改造前(上)
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疏林浅滩改造后(下)
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前(上)
卷桥河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后(下)
源头海绵系统构建。配合护岸建设布置透水铺装11998平方米、生态草沟8826米、生态湿地调蓄容积67750立方米、雨水花园202平方米、绿色屋顶5000平方米、阶梯稻田40200平方米、生态护坡9293平方米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自然排放。
梯田综合治理前(上)
梯田综合治理后(下)
03/
滨江公园建设项目
(西陵一路-柏林河路段)
项目名称:滨江公园建设项目
(西陵一路-柏林河路段)
责任单位: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滨江公园作为宜昌地标性名片,因江而生,依江而建,是宜昌“浪漫”的代表,也是公园年轻化的标杆,滨江公园的改造承载着众多市民的期盼与关切。
项目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公园活力化充分融合,将海绵建设玩出新“花样”。
发挥原有优势,结合地形地势利用公园内绿化调蓄控制雨水径流,削减入江面源污染,助力长江大保护,降低内涝风险,打造滨江岸线生态海绵示范段。
同时结合广场节点建设,打通入江地表行泄涝水通道,降低内涝风险,结合公园绿地需求收集回用场地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雨水花园改造前(左)
雨水花园改造后(右)
南谢盆景园改造前(左)
南谢盆景园改造后(右)
设计内容包括7大海绵设计节点,分别为林下晨练空间、学院街广场、南榭盆景园、一马路绿地、艺术海绵形象段、海绵乐活休闲段及海绵生态游赏段。
海绵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透水铺装1743 平方米,雨水花园 765平方米,下沉式绿地2834平方米,入江行泄通道3处,蓄模块总容积1160立方米,调蓄水体容积411立方米,转输性卵石浅沟/线性排水沟等,海绵改造后可使滨江公园整体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09%。
04/
猇亭区六泉湖体育公园
项目名称:猇亭区六泉湖体育公园
责任单位:猇亭区政府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六泉湖体育公园位于猇亭区中部综合生活片区,处于城市生活中轴线上,是猇亭区首个以体育运动为重要元素的绿色环湖公园。
该项目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公园内部六泉湖自然水体,汇集上游来水以及周边山体汇水,充分发挥对山体径流滞蓄功能。
项目改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场地水位地质特征,根据不同雨水分区产汇流及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选用合适海绵措施。采用生态复绿手段增强山体雨洪滞蓄能力,同时设置排洪沟、植草沟等将山体汇水及场地雨水传输汇集至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滞蓄净化,溢流排入六泉湖水库。一方面可以对山体雨水进行初期沉淀,减少径流污染,保护湖体水质,另一方面起到雨水径流控制功能,实现雨水就地消纳。
同时,在公园内环湖步道周边建设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景观效果较好,现已成为猇亭区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和中央绿心休闲空间。
项目设置长约1670 米的植草沟,建设了生态停车场2076平方米,下凹式绿地3769平方米,雨水花园1300 平方米。通过采用综合措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3.13%,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7.3%,透水铺装率41.8%。
生态停车场
透水铺装
植草沟
植草汀步
05/
点军大道周边绿化提升工程(二期)
项目名称:点军大道周边绿化提升工程(二期)
责任单位: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点军大道项目海绵城市节点位于宜昌市点军区长江西岸,至喜长江大桥西段桥头正下方。建设前场地内排水无组织散排,场地周边地势较高,地块内中部高东西低,局部存在低洼地块,汇集周边雨水形成积水点。
改造前(上)
改造后(下)
该项目提出了“近自然的水管理”概念和“BIM地形”控制方法,通过接近自然的地形处理手法和下凹式绿地的排水方式,将原状的一些崖壁进行自然式缓坡衔接,硬质不透水路面全面破碎清理,利用BIM手段科学管控自然地形组织雨水方案的合理性和地下排水组织的可行性,尽可能的将雨水就地滞留并下渗,最大可能地减少流失量,让该区域的雨水流失量和地下水保持在未开发前的状态。
同时设置雨水蓄水模块,将各区雨水通过全透水园路、植草沟、下沉式绿地、溢流式雨水口等收集后,汇入新建主雨水管道,向东一部分进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净化消毒处理后回用于园内绿地浇灌、园路及停车场冲洗环卫,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是绿地雨水综合利用的典型案例。
雨水花园改造前(上)
雨水花园改造后(下)
地形导水梳理前(上)
地形导水梳理后(下)
项目建设了透水铺装5847平方米,下沉式绿地4656平方米,检查井及沉沙井33座,雨水口78个,排水传输管道1764米,回收利用给水管道1439米及调蓄设施150立方米及其他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综合措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2.72%,透水铺装率100%。
06/
峡州大道沿线品质提升工程(二期)
项目名称:峡州大道沿线品质提升工程
(二期)
责任单位:宜昌市住建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峡州大道沿线品质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北起明珠路,南止柏临河路,总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展示城市魅力,对改善周边居住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海绵城市措施,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及乡土植被对裸露坡面进行修复,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兼具观赏价值。项目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生态修复充分融合,结合项目现状新增生态植草沟、雨水花园及溢流井,统一了视线可及范围内的整体景观风格,提升了沿线生态环境品质。
柏林河节点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合益路节点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牌坊河节点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隧道节点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在对雨水径流进行管理的同时,通过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对雨水进行渗滞,通过雨水回用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区域内排水防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有效地减少了路面积水,缓解了暴雨季节市民出行的困难,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通过海绵设施建设解决道路排水问题,缓解排水压力和城市热岛效应,助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文明。
全线海绵城市建设划分为 10 个海绵分区,主要位于道路两侧绿地及主线桥下绿化带,共设置生态植草沟 6940.98平方米、雨水花园 3865.62平方米、溢流井35个等滞留蓄水设施,地被植物主要为马鞭草、木春菊、马尼拉草、果岭草、野花组合等,水生植物主要为水生鸢尾、黄葛蒲、水生美人蕉、水葱、梭鱼草等,道路外侧绿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87.36%、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达到 64%。
07/
三峡大道绿化提升工程(一期)
项目名称:三峡大道绿化提升工程(一期)
责任单位: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项目起点位于三峡大道与朝阳路交叉位置附近,终点位于三峡大道与沙河东路交叉位置附近,西南邻沙河公园,东南邻金堤佳苑小区。
项目结合场地现状、排水管网情况、主体景观设计等,在各分区中选取合适区域进行LID设施布置,主要采取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对项目范围外的高速路面径流进行收集处理,在条件允许范围内设置集中处理设施,提供额外容积供邻近地块或较近地块使用。
典型分区如三峡大道与沙河交叉口附近节点雨水径流控制方案主要为利用现状地形设计4座下沉式绿地,收集处理邻近绿地、三峡大道的径流雨水,提高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等能力,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实现雨水就地消纳和回收利用。
建设1.8m宽转输型植草沟509.15米、 2.5m宽湿式植草沟295米、植草沟溢流井1座、下沉绿地1683.11平方米、下沉绿地溢流井14座,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3%、年径流污染控制率55.2%的控制目标。
改造前(上)
改造后(下)
改造前(上)
改造后(下)
08/
三峡大道绿化提升工程(二期)
项目名称:三峡大道绿化提升工程(二期)
责任单位: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三峡大道绿化提升工程(二期)位于宜昌市横跨伍家岗区、西陵区、夷陵区,起于伍家岗新收费站,止于三峡专用公路检查站,是一条重要的门户通道,道路两边被山体环绕,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城市海绵建设项目。
项目结合场地现状、排水管网情况、主体景观设计等,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选取合适区域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布置,对山体径流、高速路面、立交桥面等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处理,提高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等能力,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对于山洪防治及道路面源污染缓解具有重大意义。
还将海绵理念与景观设计充分融合,在钢琴厂路段设置阶梯式下沉绿地,别具一格的造景风格传达了视觉的美学享受。
合益路节点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沙河节点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柏林河伍家岗小学
对面凹地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新站右侧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建设1.8m宽转输型植草沟238.95米、 2.5m宽干式植草沟2344.7米、 2.5m宽湿式植草沟1171.06米、植草沟溢流井72座、下沉绿地11782.96平方米、下沉绿地溢流井58座、DN400HDPE双壁波纹管2254米、DN500HDPE双壁波纹管1204米、雨水检查井15座。
09/
三峡大道夜明珠路匝道绿化提升工程
项目名称:三峡大道夜明珠路匝道绿化提升工程
责任单位:宜昌市林业和园林局
项目建设进度:已完工
三峡大道夜明珠路匝道绿化提升工程位于宜昌市横跨伍家岗区、西陵区、夷陵区,起于伍家岗新收费站,止于三峡专用公路检查站,是一条重要的门户通道,道路两边被山体环绕,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城市海绵建设项目。
项目结合场地现状、排水管网情况、主体景观设计等,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选取合适区域进行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布置,对山体径流、高速路面、立交桥面等雨水径流进行收集处理,提高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净化等能力,补充地下水、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
建设雨水花园4712平方米,生物滞留设施1100平方米, 雨水调蓄池550平方米,植草沟500平方米。
下沉式绿地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阶梯绿地
改造前(左)
改造后(右)
出品 |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