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日,中传信通“宜心夷意”小分队参与到“学思践悟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湖北宜昌开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宜心夷意增添传媒力量”主题调研。
第一站
宜心夷意小分队来到
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
享茶乡清韵,探振兴之路
邓村乡处长江三峡西陵峡畔,北倚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老岭,南接三峡大坝,由于海拔偏高、土壤肥沃、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加上长江三峡库区的水文气象效应,具有得大独厚的生长优质茶的优越生态环境,是生产名优茶的适宜基地,享有“中国名茶之乡”“万里茶道源头”等美誉。
坚守初心,种万亩茶田
长期以来,邓村乡坚持茶叶兴乡,坚守绿色饭碗生态主色调,全乡茶田突破了8万亩,茶叶面积相当于一个县的面积总和。邓村之所以没有张书记来了种瓜、李书记来了种花,对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迷失方向,是因为历届党委政府保持清醒头脑,盯准一个产业,不管市场如何变换,坚定茶就是邓村的出路。
发展不忘初心,邓村乡用8年时间完成了“一乡一品”建设,但凡有土壤的地方就寸土种茶,形成了600米、850米、1000米海拔的三个茶叶经济带。邓村乡茶田面积由2000年的不足2万亩发展到了今天接近10万亩,茶农收入的90%来源于茶叶。产量和面积均排全国乡镇第一,成为“中国茶叶第一乡”。邓村已成为宜昌市夷陵区“橘都茶乡”战略中“茶乡”建设的主阵地,“三峡茶谷”建设的核心区域。
科技赋能,创产业新篇
茶叶兴乡不仅在扩大茶田面积,也着力于提升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推进管理方式、组织模式、产品结构和经营形式创新。邓村乡先后培育了萧氏、邓村绿茶、三峡茶城、鸿渐茶叶等本地茶企,同时,邓村执着地方茶叶品牌的培育,“萧净尖”“金香品雪”“峡州碧峰”获中国驰名商标。
邓村乡持续推进茶树品种改良、茶园绿色防控及茶叶加工厂标准化、清洁化和智能化改造,目前有茶叶加工企业80余家,年生产加工茶叶能力超过2万吨。
茶农介绍到,政府联动萧氏茶叶等本地茶企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农民进行生态种植,学习机械化茶叶加工,此外农户仍保留了传统制茶工艺,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增收,并作为特色体验项目吸引游客。
萧氏茶叶集团所建设的茶叶智能化洁净加工“无人工厂”落户投产,其中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在全球尚属首家。一批批鲜叶陆续投入自动生产线,一颗颗芽茶多次“坐电梯”式地传送,全程不落地经过“清洗-杀青-揉捻-干燥-提香”等环节制成干茶,抢“鲜”上市销售。
茶旅融合,启别样经济
邓村乡“寸土种茶”战略的持续推进不仅使得茶叶产业地位更加凸显,也使得区域生态持续改善。万亩生态茶山吐碧涌翠,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处处皆风景,无处不是绿色底蕴勾勒出的唯美和谐画卷。
产茶大乡向茶旅融合发展转型是邓村乡提质发展的新时代宣言书,也是乡域经济的又一次持续腾飞。目前,邓村正在致力打造建设“三峡茶旅小镇”,以邓村万亩生态茶园和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旅游资源为支撑,以邓村辉煌鼎盛的茶史为基底,着力打造茶旅田园综合体、高山民宿度假村、康养避暑度假区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度假区。
茶栖谷野奢营地、石屋民宿等别有乡土风情的民宿吸引了周边城市旅客休憩。亲身茶田采摘,观摩巧匠烘茶,再品一盏香茗,佐满眼绿意盎然,尽享夏日清凉惬意。顺势还打造了“萧氏茶博馆”“茶山公园”等游览地,邓村周边民宿产业发展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是民宿产业,以茶乡康养、高山特产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亦如雨后春笋,非遗产业“邓村豆腐乳”已成市民争相抢购的佳肴。
科技赋能,创产业新篇
放眼茶乡,今日邓村,正走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路上,这一路邓村人走的并不容易,未来的路也充满机遇和挑战。“为让游客从各个方面有深层的体验,我们建设多样化业态,但现在邓村所吸引的流量与之不相匹配,这对投资经营者是一种挑战”,邓村坪村村支书王长锋谈到。如今在推广茶叶品牌、扩大销售渠道、吸引城市人、留住回头客等问题上全乡依旧在砥砺奋进。
对于茶园生产,首先,保留继承传统制茶工艺,面向高端市场,制作手工有机茶,远扬茶史茶文化,增收同时向外界展示宜昌匠心;其次,要支持茶叶合作社,茶企对点帮扶茶农,实现茶叶采摘管理自动化,农户以茶田租赁、茶企股份出售等方式共建共管茶园。
对于茶旅建设,依托于数字管理平台,计划推进“半亩茶园”计划,即认领茶园半亩地,茶农辅助种植生产,产出茶叶归认领者所得,全程提供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希望以这一回归田园的方式留住消费力。
依托夷陵历史人文风情,传承邓村千年茶乡古韵,新业态下邓村带着辛勤劳作者走出别具一格的发展新路,以更诗意的面孔走向远方。(责编/罗弘毅 赵怡彤,文案/赵怡彤,排版/赵怡彤,美工/赵怡彤,摄影/宜心夷意小分队线下组)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