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深挖茶资源禀赋 谱写产业振兴新篇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8-08 09:09:21

近年来,兴山县茶产业立足本地生态资源禀赋,抢抓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机遇,始终坚持走“精品白茶、优质绿茶、特色红茶”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中国古树白茶之乡,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2年,全县茶叶总面积6.5万亩,白化茶2.5万亩,巴渝特早及宜昌本地群体种植4万亩,总产量2655吨,实现产值2.4亿元。茶叶种植户绿茶亩平收入3000元以上,白茶亩平收入5000元以上。

保护本地品种开发利用种质资源

抓好白化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运用,是兴山茶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昭君白茶“鲜又美”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得到了省内外消费者高度认可,高桥乡龙潭村一株356年的古白茶树,成就了一个富民产业。

县农业农村局、高桥乡人民政府持续加强兴山白化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对高桥乡龙潭村、大槽村等本地性状优良茶树品种进行保护与扩繁,同时引进中白1号、乌牛黄、中黄3号等品种进行试种,高标准建设茶树良种资源圃,对适应性好、性状优良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调整产业布局改造提升加工能力

在各级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综合评估各乡镇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等产业要素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一园三区”(水月寺镇省级茶叶现代产业园,峡口镇普安白茶产业融合示范区、黄粮镇仙溪湾茶旅融合示范区、高桥乡龙潭村古白茶树资源保护种植区)的茶产业建设格局。

十三五以来,财政资金累计投入2400多万元,新建品改茶叶基地2.1万亩,其中无性系白化茶树品种1万亩以上。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加工能力提升,投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型茶叶加工厂进行清洁化改造,达到鲜叶摊晾不落地、加工车间无烟灰和异味等要求,提升茶叶卫生质量,实现茶叶清洁化生产;支持龙头企业新建两家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增添制作红茶的配套设施设备,引导龙头茶企利用白化茶树的夏季鲜叶制作特色红茶,延长白化茶树的采摘期,提高广大茶农、茶企的收入,提高茶鲜叶的利用率。

开展品牌宣传深化茶旅融合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兴山茶叶的知名度,对“昭君白茶”品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宣传,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县内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楚茶论坛等展销活动,在宜红杯、华茗杯、楚茶杯等国家级、省级茶叶品质鉴评比赛中屡获金奖,兴山茶品质得到了市场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面对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利用交通方便、生态环境优美的闲置的茶山资源招商引资,打造了以“水月时光”“岩上茶居”为代表的集采摘加工体验、餐饮住宿观光为一体的网红打卡点,带动周边农户就业60多人,村民增收80万元以上。以点带面,以峡口普安片区-水月寺高岚大峡谷-马粮坪水月时光为主的兴山茶乡旅游线路入选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举办的“夏季避暑到茶乡”的全国茶乡精品线路,包括黄粮镇金家坝四月青休闲农业示范园、沃丰仙溪湾生态休闲农业园在内的“兴兴”向荣·山野森林康养游入选市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下一步,兴山县将紧紧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三茶统筹理念,以建设“一园三区”生态高效茶园为主线,以改造提升“三化”加工为重点,以打造昭君品牌为核心,着力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谱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兴山三农

责任编辑:杨自林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