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今年以来,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大力支持、协同配合下,全区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保持较快增长,截止7月底,全区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5.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6.2%;实现区内旅游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5.1%,与2019同期相比增长7.2%。
文旅局组织涉关市场主体深入宣贯落实《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统筹发展规划》,认真分析疫后经济和旅游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路径指引,着力提升旅游品质,强化营销宣传,统筹发展和安全。
持续练内功提品质
一是推动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对接,推动太阳山、踪峡、吉祥谷、温泉等东部景区开发建设;神农云寨项目申请纳入中央预算内项目;神农天池景区提质升级,新增特色火车酒店和高品质民宿等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完成合元康养一期长寿谷文化板块建设;国际慢城酒店开业运营。
二是强化人才培训。成立神农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院。开展景区讲解员培训,壮大导游讲解队伍。
三是开展标准化创建。启动申报将3A级景区天生桥和神农坛景区划入5A级景区范围;新评定授牌3家三星级酒店;发布神农山居民宿标准;打造申报3家甲级旅游民宿;指导创建1家3A级旅行社。
四是丰富旅游产品。深度融入区域文旅发展布局,出台十条“宜荆荆恩神”精品旅游线路。新推出东部生态游线路和下谷九湖非遗研学、康养产品线路。金丝猴系列文创产品套装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生态观鸟目的地获省文旅创新案例奖,星空帐篷营地获省“十大网红露营线路”。神农架IP形象“金丝猴”“神农小野人”成为流量爆款。《秘境神农架》和神农架民俗风情篝火晚会常态化演出。
持续强化营销宣传
持续强化服务保障
一是品牌未充分利用起来。品牌定位不明确。没有形成辨识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资源整合能力不佳。没有实现旅游资源效用最大化。金字招牌有待擦亮。文化旅游、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农林产品等价值符号需要提炼。
二是高端旅游尚在起步阶段。旅游品质不高。低端的农家乐式占比较高。受市场欢迎的品质度假酒店、高端民宿占比较小。生态价值没有充分彰显。目前观光游览和避暑仍占主要部分,消费水平偏低,康养游、研学游、冰雪游、户外特色产品仍需进一步挖掘。
三是新业态、新产品发展不足。融入当地文化生活、带动旅游消费的新业态发展不够,游客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例如,发展避暑康养旅游、元宇宙文旅、沉浸式游艺等“新空间、新场景、新活动”产品缺乏,文旅与科技、教育研学、生态等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不能满足产品迭代和业态创新的多元化市场需求。
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们将牢牢抓住暑期旺季、“十一”黄金周、秋冬季旅游等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业态产品、加强营销宣传,奋力赶超,确保完成年度总目标,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按照《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任务要求,持续抓好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建设,开展文旅领域存量项目摸排统计,对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做好每月调度,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招商引资推介工作,加快项目落地。
(二)进一步加大营销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推介活动,调动景区、地接社、酒店等涉旅企业积极性;拟在8月下旬举办2023“荆风楚韵—中国著名作家神农架林区行”活动,联合香港商报邀请著名作家到神农架林区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以精品力作提升影响力;策划筹备开展UTSS森林越野跑、神农架高山重机音乐节、滑雪季活动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通过携程、美团等平台发放旅游消费券;抢抓节假日消费热点大势宣传。
(三)进一步推进业态产品培育。紧紧围绕全域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精品民宿、景观道路,坚持提升旅游品质,加强要素培育,全面提升神农架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是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大力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持续推进大九湖创4A级旅游景区,神农部落景区创3A级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厕所管理巡查督导,提升旅游厕所整体服务品质。
二是培育旅游新业态。持续培育研学游、户外特色旅游游、康养游、冰雪游等旅游业态;继续丰富特色演艺活动,打造夜经济消费圈。
三是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项目认定评审、《黑暗传》研讨、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送戏下乡、群众性体育赛事等活动,推动完成年度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院士工作站建设。
(四)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服务。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做好旅游协调服务保障。开展旅游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文旅市场诚信经营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投诉机制,促进旅游投诉零距离,不断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做到不让一个游客在神农架受委屈。
来源: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