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娟)近年来,丹江口市深耕婚俗改革,以移风易俗为导向,结合优秀古均州文化,全力探索婚俗改革“制胜法宝”,多元联动形成合力共谋改革,构建新型婚俗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阵地新 有山有水有底蕴
“这正是我想要的婚礼仪式,这里的布置太合我的心意了。”在古色古香的颁证大厅中新人王女士满脸幸福的分享道。继创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后,今年2月20日,市婚姻登记处喜迁新址,新的颁证大厅焕发出别样魅力。大厅整体以红色为主基调,红红火火的装饰花束更加突出喜庆的氛围,在花束之间,一条蜿蜒的小道延伸其中,古朴的家具围绕小径一一陈列,最上方的颁证台以国徽为背景为婚姻登记平添了一抹庄重与神圣。据了解,新婚姻登记大厅总投资110万元,历时1年建成,占地 800㎡,成功打造十堰市极具特色的婚姻登记大厅。“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为追忆千年均州城及千年古沧浪文化而形成的沧浪州湿地公园被更多新婚夫妇选择作为婚照“打卡胜地”,在平衡本地特色文化与实际需求方面,丹江口市不仅让室内“景点式”的颁证场景拨人心弦,更是在室外依托湿地公园形成了室内室外“双联动”的婚姻登记服务体系,通过精心布置、长效管理营造“公园式”颁证场景,满足新人极具个性化的颁证服务需求。“婚姻登记处自搬迁新址后,吸引了诸多省内地市民政局参观学习交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讲道。
队伍精 强兵强将强服务
“别看现在我们这里只有八名工作人员,可个个都有10年以上的婚姻登记工作经验。”市婚姻登记处主任黄娟自信的说道。一支好的队伍是经过时间淘沥的,好队伍是好服务的坚实保障。据统计,我市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已连续保持多年,多次获评“群众满意窗口”、“三八红旗集体”等数项荣誉称号。在婚俗改革前期,市婚姻登记处就已将“热心、耐心、细心”刻进队伍服务基因,时刻坚持“三民”原则,即便民、利民、为民。“我和我老公过来办理结婚证,看见她们面向每一对新人都洋溢着温馨的笑容,我能感觉到一种深深被祝福的感觉。”来自城区的小陈夫妇为登记员的“微笑服务”竖起了大拇哥。据了解,丹江口市在婚姻登记窗口积极推行“微笑服务”“首问服务”“延时服务”“监督服务”等四项服务,倾力打造婚姻登记优质服务队伍。
活动明 定时定点定组织
集体颁证仪式、婚姻微课堂、矛盾调解日……市婚姻登记处举办多种多样特色活动,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历次活动举办规模在十堰市内甚优。“前几年,各种婚恋主题活动的举办都比较潦草,往往举办时间都是仓促之下确定的,导致活动质量和吸引力远远不如预期,甚至偶尔还会发生活动无人知晓、无人报名的情况。”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市婚姻登记处主动靠前作为,提前谋划,联合社工组织及心理咨询专家共同制定活动清单,保证每逢重大节日或特殊节日就为新人提供一场特色主题活动,同时将婚姻微课堂等专业服务型活动“按时按点”组织召开。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本地传统媒体、新型电子媒介等方式开展活动预热,广泛进行宣传,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现在每周五我都要去婚姻微课堂听老师讲课,很多夫妻相处的技巧老师都讲得很通透,也很专业。”一位婚龄10年的大姐说。
氛围融 好风好礼好婚俗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婚俗改革要做的就是将一些婚姻中的陋习恶俗彻底根除,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青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是婚俗改革的“主力军”。据悉,为塑造更加文明理性的青年婚恋观,市民政局多次邀请广大青年参与活动,在互动中传递新时代婚恋观。根据了解,前来办理婚姻登记的年轻人普遍拒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传统婚礼,而对一些集体婚礼、环保婚礼、小型婚礼等各种特色婚礼形式情有独钟。“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随着婚俗改革的深化和移风易俗的推进,青年一代的婚姻观已经逐渐改变,不再追求高价彩礼或盲目攀比,而是更注重婚姻关系的实际意义。
保障硬 做实做细做宣传
为全力推进婚俗改革,切实引领文明新风。近年来,丹江口市将“婚事新办、婚事简办”、“零彩礼、低彩礼”等婚俗新风写进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此外,市民政局依托社区网格员制度,最大限度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确保出现“婚宴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等现象时第一时间可以进行劝导制止。为加大宣传力度,丹江口市又印发万余份《婚俗改革倡议书》进行宣发,利用传统媒体、电视、网站等新型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婚俗改革政策。在“最美家庭”、“党员示范户”评选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带头示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婚俗改革工作中,树立文明新风。并结合“户户走到”、“下察解暖”等实践活动开展婚俗改革宣讲,向群众“把政策的好讲明白”,“把政策的利说清楚”,让群众知晓婚俗改革政策,辅导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家风,从源头上杜绝婚俗恶习,推进移风易俗。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