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奋力打造全国公园型样板新城——中国一冶宜昌高铁新城项目开工一年半建设走笔
极目新闻 2023-07-24 08:12:48

宜昌花溪路——峡州大道节点互通工程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姜德峰 缪俊 赵志忠

日前,宜昌市花溪路主线杜家畈路跨线桥现场,首根墩柱浇筑完成,将进一步推进花溪路(合益路至小鸦路段)建设。

宜昌高铁新城项目子项——花溪路北延段全长14千米,其中,花溪路(合益路至小鸦路段)全长6.64千米。待花溪路北延段建成后,从宜昌主城区到宜昌北站用时仅需15分钟,车程较原先缩短近一半。

在建的宜昌高铁新城项目核心区面积约23.7平方千米,依托宜昌北站规划建设,共有快速路网、片区路网、枢纽配套、片区基础设施及生态景观等27个子项。

宜昌高铁新城城市展厅效果图

中国一冶宜昌高铁新城项目指挥长江城表示, 从2022年1月至今,项目已开工10个子项, 预计到2023年底,累计开工项目将达到16个、完工项目8个,项目正按照“一年开新局、三年出效果、五年成规模、八年塑形象”目标推进, 加快推动宜昌城市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蝶变。

8条匝道全面建成 花溪路与峡州大道将快速转换

7月22日,宜昌花溪路——峡州大道节点互通工程现场,一座单环圈组合型三层全互通立交映入眼帘,8条新建匝道和2条辅道已全面建成,目前项目进入最后竣工验收阶段。

作为宜昌高铁新城项目首开子项,上述节点互通工程于2022年1月开工,建设内容包括8条匝道及2条辅道等。

此前,花溪路与峡州大道仅通过辅道连接,两条道路间的转换并不顺畅。花溪路从伍家岗长江大桥方向去往宜昌北区、西部主城区方向的车辆,需等交通信号灯、历经“两上两下”才能上峡州大道。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注意到,上述互通工程的匝道路面、交通标识划线、附属配套均已完工。

提前6个月完成建设任务,项目是如何统筹好质量和进度的?项目施工经理罗蕾表示,从进场施工伊始,项目倒排工期、抢抓节点,不断优化施工时序,以“平行+交叉”作业方式实现大干局面。

同时,项目坚持“技术先行,样板引路”,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在质量安全上评优争先,上述项目先后获得湖北省、宜昌市安全文明工地荣誉称号,还获评“宜昌市市政工程质量观摩工地”。

中国一冶项目负责人刘欢介绍,上述互通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四个方向全互通交通转换,上下峡州大道与花溪路的所有车辆,无论是去伍家岗长江大桥方向,还是去宜昌北站方向、中心城区方向,均不需要等待。

项目技术骨干学习海绵城市样板工程

为高铁新城“筑巢引凤” 城市展厅计划10月对外投用

城市展厅是宜昌高铁新城对外交流的“新窗口”,更是宜昌市推动城市形态完成从“半月型”向“满月型”蝶变的“成果展示区”。目前,这一项目正全速推进工程钢结构吊装、装饰装修等施工内容。

宜昌高铁新城城市展厅坐北朝南,呈“半月形态”,紧靠宜昌北站,总建筑面积5515平方米,共分2层主展示区、1层观景台和1层综合服务区。

走进施工现场,多名工人在地面拼装钢构件。项目现场负责人胡盛识表示, 工程屋面结构造型为空间曲面网架结构,采用“地面分段拼装+高空分段吊装”方式施工。

“在屋面钢结构施工中,龙骨从地面分段预拼装到高空分段吊装,再到高空调平焊接,要保证82根主龙骨、880根次龙骨在近30米高空完成误差在2厘米左右的网格经精准编织,这对我们的施工组织来说挑战很大。”胡盛识说,吊装期间对每根杆件进行复测,确定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后,方可安装板块之间连接的次杆件。

此外,玻璃幕墙制作也是一大难点。屋面罩棚三曲玻璃面积有300平方米,每片玻璃尺寸弧度都不一样,几乎每一片玻璃都需要单独开模制作。

刘欢说,城市展厅目前形象进度完成70%,其将成为高铁新城“筑巢引凤”、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及特色文旅产业集聚的“新引擎”。该展厅计划在今年10月投用,届时来客可通过沉浸式数字沙盘、三D立体环绕影视厅、穹幕轮播屏、元宇宙线上交互厅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了解宜昌城建产业布局、生态型城市发展新理念。

打通核心区交通脉络 匠心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宜昌高铁新城核心区域主干路网格局基本呈“两纵三横”,其中“两纵”为站东路、站西路,“三横”为迎客路、绿丘路、汇入宜昌北站站前广场的花溪路延长线末段,于去年11月集中开工。

“站东路首段路面基层摊铺完成”“站西路、迎客路路基全面完成”“绿丘路路面试验段垫层施工完成”“花溪路延长线5标段主线桥124根桩基浇筑完成”……截至目前,宜昌高铁新城核心区“两纵三横”主干路网已现雏形,将于2024年陆续完工。

刘欢介绍,主干路网与宜昌高铁新城中轴景观区紧密衔接,将中央湿地公园“玲珑十二丘”合围其中。待“两纵三横”路网格局彻底成型后,将全力助推宜昌高铁新城打造“一轴串三进、绿网映七洲”的空间结构,“以人为本、山水城一体融合”的绿城建造理念将被深入贯彻。

加速基础配套建设,提升新城功能品质。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宜昌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将新开5个子项,分别是:宜昌北站站前广场项目、站前广场配套道路工程(站西延长线、站东延长、站前路);河道治理工程(迎客溪、站东渠、站西渠);中轴景观工程(新城路-绿丘路);轨道交通预留工程, 为今后宜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接入宜昌北站创造有利条件。

宜昌北站的交通枢纽和配套项目建设,赋能高铁新城更令人羡慕的城际交通区位优势。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宜居生态画卷将逐步成为现实……

核心区四条路网已现雏形 本版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孵化”优秀技术团队 校企联建为项目建设注入动能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保证宜昌高铁新城项目的高质量建设,中国一冶在项目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激发青年人才创造活力,助力项目建设。

校企合作培养技术骨干,打造创新务实“青年团队”。在技术小组搭建上,宜昌高铁新城项目党支部充分利用与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联合打造的“校企联建平台”。

该平台由项目部技术总工程师、学院相关学科负责人牵头,积极聚合校企双方技术力量,不断培育具有学习力、创新力、前瞻力的“三力”技术型工作室,定期召开技术专题研讨会,致力于挖掘出具有前瞻性的科研课题、建立起高水准的专利孵化基地、打造出为品牌项目创优的专业型团队。

测量青年突击队是“三力”技术工作室“孵化”出来的首个青年团队 ,团队成员均为党员、团员,平均年龄28岁。前期勘测中,突击队员提出了“全过程控制法”,创新性地在项目上首用RTK测量系统,并采用测量无人机、搭配专业测绘软件,配置减少一半,测量效率提高75%,确保了宜昌高铁新城第二批4个子项顺利开工。

此外,海绵城市专题技术突击队通过研究完善侧分带曲线布置砾石、耐水湿的植物景观及人行道中各类设施的布置,完成了对高铁新城核心区域内4条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此举将为“绿色新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江城表示,宜昌高铁新城项目建设周期长,公司将持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更务实的实践、更高点的定位、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激励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培育更多强大的企业人才队伍,为把宜昌高铁新城打造成全国公园型样板新城注入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喻思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