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硬核!刚发Nature又发Cell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磅创新为神经系统疾病早诊治带来新希望
湖北日报 2023-07-08 15:42:51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杨岑)7月7日凌晨,最新一期国际顶级期刊《Cell》(《细胞》,影响因子64.5)在线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叶克强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张振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李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重磅研究成果。这项创新研究开发了一种帕金森病的PET分子影像学标志物,不仅在全世界首次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为研发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找到了可靠的评估指标。

论文截图。

张振涛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神经元内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形成路易小体。但临床上一直缺乏针对路易小体的示踪剂,因此当前帕金森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而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开发的针对路易小体的PET示踪剂,在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张振涛教授。

叶克强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表现为震颤、强直、运动迟缓、睡眠障碍、抑郁、感觉障碍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7%。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预计到205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达到500万人,约占全球的50%。无奈的是,对于这一疾病当前仅能对症治疗,无法延缓疾病的进展。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特聘教授叶克强教授。

目前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而缺乏客观依据,难以早期发现临床前期的患者,也缺乏可靠的指标监测疾病的进展。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时神经损伤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多数患者在疾病中晚期因运动障碍及运动并发症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采取合理措施推迟甚至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一直是困扰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此研究开发了一种对路易小体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

研究团队经过层层筛选和验证,最终找到了特异性结合路易小体的示踪剂。

据悉,2022年3月,医院神经内科熊婧教授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杂志重磅发表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以“1200万奖励杰出创新”的“大手笔”重奖神经内科创新团队的举措轰动全国,释放出院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重视创新的强劲信号,进一步激励医院各创新研究团队踔厉奋发,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科技新动能,在短期内再度问鼎世界三大顶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一重磅创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细胞》)上发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是继该院神经内科熊婧教授以第一作者在《Nature》杂志重磅发表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后,又一值得国际医学科学界高度关注的科研硕果,也进一步奠定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在全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团队阵容强大、实力雄厚,拥有张兆辉教授、张振涛教授、王志昊教授、熊婧教授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成员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级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创新群体、湖北省杰出⻘年科学基金等省研究课题和人才项目支持。团队重点研究方向为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治,已在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Cell、Brain、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Molecular Psychiatr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团队。

责任编辑:祁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