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制”出规范 “治”出示范 ——南漳依托红色屋场探索“以制促治”基层治理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7-06 09:28:23

清水潺潺,秧苗排排。713日,看着41亩刚秧苗长势良好,南漳县九集镇良种场村村民何清揪着的心放了下来

一年前,村集体72口管理无序,水田缺水何清苦不堪言

变化来自于南漳县依托红色屋场探索的基层治理。红色屋场会议广集民意、广纳民智,良种场成功收回72口,公开竞拍发包43,增加村集体收入25万元,同时保障了全村2500亩农田灌溉,村民们提及赞不绝口

2020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疫情防控时,交给湖北“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必答题。

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介绍,作为全省“共同缔造”试点县之一,南漳依托“红色屋场”推进“以制促治”改革,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交出了打造山区基层治理样本”的精彩答卷。

 

让每一名群众都能找到组织

——“2+4”双向共治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

 

400万元竟然花不出去!

2022年初,美丽乡村建设在南漳李庙镇全家湾村遇到了阻力。

“乡村要美丽,得拆除乱搭乱建,得占用部分村民的地部分村民不支持。驻村干部黄明海说。

全家湾218户村民752人分散居住在长达5公里的山谷中,只有5名村干部。面对迫在眉睫的任务,邀请民来村开会,大家嫌远;指望村干部入户讲政策,何年何月是个头……

2022年5月,该湾“随湾就片”划分了7个屋场,分别推选7名党员担任屋场长宣传相关政策,收集村民们的问题和建议。

“村里能解决的,村里解决。村里解决不了的,反映给镇里解决。”很快,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当年11月,南漳被确定为全省14个“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进行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县之一。

全家湾村这一的做法,引起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教授徐勇的注。“全家湾村的探索激发基层治理的创新动能将细小的屋场嵌入原有基层治理体系,实际是对内延伸组织触角,推动有形覆盖;对外加强党群联动,实现有效覆盖。

由此,南漳在全县推行“红色屋场”这一模式,并在体制上进行创新——

随湾就片每15户左右划分一个屋场,以“一好五强”的标准选定屋场长,构建“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红色屋场长”三级组织体系;

以红色屋场为枢纽,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让每个村民都能找到归属、积极参与

依托红色屋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组织群众议事、办事、评事,并建立“小事屋场自办、大事‘村屋’联办、难事乡镇帮办”的三级办事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红色屋场”1811个,先后召开屋场议事会7800余场(次),共谋事项2247个。

薛坪镇果坪村田家湾有17户居民51人,户都有人在外从事“钢筋工”工作。“老人无法做饭,留守小孩不会做饭,忙人无暇做饭。”果坪村田家湾红色屋场王永囯介绍说,在红色屋场讨论中,不少村民反映强烈。

乡贤捐一点、村里帮一点、上级补一点,共谋共商共建共享!利用老村委会场所村民食堂迅速建成“每顿饭两荤两素一汤。”王永囯说,每顿饭都有10多人来,村里的老人孩子和困难村民免费,其他人2元一顿。

“每个村民的意见建议我们都充分吸收酝酿。”果坪村支部书记尹厚涛说村里还建立了钢筋工信息交流群、确立了菜叶、烟叶、金银花“两一花”的产业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了“村内留乡人员聚集产业抱团致富,村外务工人员立足行业抱团赚钱,村里困难人群邻里守望抱团取暖”的和美局面。

在农村有“红色屋场”,而在城区南漳则将社区党组织细化到小区单元,每栋楼确定一名党员担任“红色楼栋长”,搭建起以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红色楼栋长四级组织为轴,物业、业委会共同参与的共议事协商平台。

“这样一来,让每一个群众都能找到组织”南漳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栋目前,全县以红色屋场、红色楼栋为主要载体,以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为主要平台的“2+4”双向共治体系已建成。

南漳还将“时间存折”志愿服务品牌融入到“红色屋场(楼栋)”中,目前已发放“时间存折”10.3万本,存储志愿服务时长 161.9万小时,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推动群众解决“身边事”3.4万余件。

 

让每一个诉求都能找到解决途径

——“3+1”资源保障向基层放权赋能

 

巡检镇南浴沟村有水田1221亩,引渠老旧资金维修,家住黄家湾100多户民灌溉

“红色屋场会,村民一致赞成维修沟渠。”南浴沟村党支部书记徐爱华介绍,今年4月,乡村振兴局下拨100万专项资金4000米沟渠不到2个月就修复一新。村民们还自发对沟渠进行清沟,节约开支1万多元。

镇、村(社区)“缺钱缺人、权小责大”。如何激发基层活力真正让群众每一个诉求能找到解决途径?

南漳不断强化3+1”资源保障(“三个下沉”和“一个松绑减负”)致力为基层减负赋能——

人力下沉县领导联镇包村、县直部门及镇领导联村包户,创新机制已组织第一批9优秀年轻干部下沉村(社区)挂职,相关联包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

资金下沉。县发改、财政等13个县直单位向上争资争项33个,资金2.12亿元;建立共同缔造资金池,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镇村开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财政预算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

行政审批权限下沉195项省市县政务服务事项下放至镇级办理、村级帮办,真正实现“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

深化松绑减负。全面梳理优化村(社区)工作事务,清理规范网络工作群,让基层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

“以往,村里的大小事,干部讲得多,我们讲得少。”全家湾村村民王秀莲坦言,过去,集体的事她不关心、不参与、不出力。但身边的变化,慢慢让她改变了想法——

群众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方便,赵店村红色屋场反映这件事后,镇人社中心工作人员进村入户,43名村民现场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计59000元。

农具零件受损,全家湾村村民杨红成在手机上填写信息,“一网通办”平台就帮他联系到了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上门维修农机具。

过去看病报销要去镇卫生院,如今通过红色屋场呼吁,医保业务竟然延伸到村里了。板桥镇宋家坪村74岁的殷正友在村卫生室看病买药花了88元,村医通过医保系统当场就为他报销了47元。

“红色屋场,让烦心事变成了顺心事。”王秀莲说,现在的屋场会,她一场不落全都参加,还会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而且都有回音

家门口、小板凳、一帮人……在南漳,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放权赋能地情民情实际与精细化治理需求有机结合。”徐勇认为,南漳的探索实践把“最后一公里”变为了“最后一小步”。

 

让每一个制度成为自觉行动

——“6+16”项改革推进“以制促治”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优化基层单元工作指南、联农带农联结机制、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南漳实施基层治理强基、赋能、纾困、提质“四大行动”,在完成省定固化深化的机制外,积极推进认领的6项省定创新机制和16项县级自主探索机制,让广大群众在共同缔造中感受美好生活。

过红色屋场讨论决定,东巩镇双坪社区确定了香菇、寨子米、吊瓜、旅游四个产业,并探索出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集体经济壮在产业链、乡村治理融在产业链的“五链”模式。

“通过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探索,预计今年集体收入实现翻番,超过200万元,村民人均3500元。”双坪社区党委书记曾庆万

眼下,“五链”模式已在全县遍地开花,361个屋场实现“抱团发展”。全县今年新建茶园2580亩,发展袋料食用菌2亿袋、蔬菜6万亩,全省规模最大的智慧型奶牛示范牧场等13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破产企业无人管,乱搭乱建随处见,小区环境脏乱差,多次投诉没结果……在薛坪镇粮管所家属院,开了一家民办幼儿园的陈怀洋提起这事儿,就一肚子气。

去年12月,薛坪社区红色屋场会上,陈怀洋再次“开炮”。这次,镇综治中心运用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机制,将土地、城建、公安、卫生等部门一起召集到现场。

先后5次现场办公,3次召开红色屋场协调会。”薛坪镇党委副书记刘锋说,经过商讨,居民们自拆建,并共同捐资5万余元相关部门筹资46万元硬化3000平方米公共场地、改建水冲式厕所、安装8盏路灯……焕然一新的宜居大院,让陈怀洋和216名居民眉笑颜开

县、镇、村、屋四级联动多元共治化解矛盾机制在南漳全面推行。按照一线摸排预警、一体研交分流、一站处置化解的模式,南漳已经形成了“预警+研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实现矛盾纠纷全链条、一站式解决。目前,全县建立村镇三级综治中心,在村(社区)挂牌开办143家“法治诊所”,给群众送法律、解纠纷达8900余次,90%的矛盾纠纷可在村里得到化解。

屋场吹哨,部门报到,但到底干得怎么样呢?在南漳,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机制(即“以下评上”机制),让部门找到了查漏补缺的途径。

李庙镇山路崎岖,许多村民到县城考摩托车驾驶证不便。“在今年一季度的屋场评分中,我们分不高,群众诉求强烈。”县车管所所长赵波所里主动将摩托车驾照考场从县里搬到了镇上。5月8日,来自全镇15个村的198名村民来此考证,最终102人现场领到驾照。“自有了红色屋场,现在家门口就能摩托车驾照了!”主山寨村村民张明才逢人便夸

“让每一个制度成为自觉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内生动力。”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表示将在体制机制上继续创新完善让共同缔造深深扎根南漳的实践泥土,以县域之治助推省域之治。(湖北日报客户端 南漳频道通讯员严俊杰 记者郭世桥 刘俊 陈月林)


责任编辑:郭世桥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