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汪晨)仲夏时节,伴着晨曦,乡间的烟火气伴随着袅袅炊烟氤氲而来,郧西县香口乡沉溪河村香腊味专业合作社,柴火冉冉的火炉上,猪肉、鸡鸭等禽类的肉和内脏等慢慢被熏干……油香混合着柴火香的腊肉、腊鱼、腊鸭等,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腊肉,这个在香口乡家家会做、户户餐桌上都有的菜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美食记忆,亦是无数在外游子的乡愁。合作社负责人江和生在外创业多年,却也一直忘不掉这道家乡的味道。2022年,他返乡创办香口乡香腊味专业合作社,想将这份“乡愁”卖到全国各地。
“城市里的人们是很希望吃到正宗腊肉土特产的,我们的猪肉选用本地土猪,肥而不腻,肉香浓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在守住腊肉制作工艺的同时,江和生积极学习先进食品企业的生产方式,赴重庆、成都等地不断取经,研发出麻辣腊肉、香辣腊肉、甜辣腊肉等多款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光做好产品还不够,江和生还积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之前我们的产品主要在线下销售,现在我们通过当地带货达人的电商直播间开展线上销售,销量激增,目前电商渠道已经超过了合作社线下销售总额的30%。”合作社还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22个,带动了全乡100余户养猪户的销路。
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在香口乡,依托独有的乡土资源,不少“土特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沿着江和生的香腊味专业合作社一路向东,两公里处便是李佩的葛根加工车间。机器声隆隆作响,工人们在各条生产线上有序开展工作。随着机器运转,鲜葛根经过清理、除杂、筛选、切割、粉碎、包装等各项工序,变为一盒盒“秦巴野生葛根粉”等待装车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一方水土育一地产业,2016年春节,李佩回到沉溪河老家,看到漫山遍野的野生葛根无人问津。回想起之前在酒店里点一壶葛根粉饮料要好几十块,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将家乡野生葛根资源变为致富的真金白银。
说干就干!李佩辗转襄阳、安徽等地学习葛根加工技术,了解市场行情。同年10月,李佩在沉溪河村建了一个800平方米的加工储藏工厂,现如今,工厂每月生产干葛根块10吨,带动1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当地100余名群众发展葛根产业。
近年来,香口乡通过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努力做强特色“土特产”品牌,培育出了上香口村蔬菜、仓房村鹿茸、白岩河村蜂蜜、沉溪河村腊肉、葛根粉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牌。这批富有特色的产品,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性,畅销市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该乡先后荣获湖北省2022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