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个地震观测员的四十七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7-03 11:33:1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尚菲)6月29日6:30,满头银丝的杨金有像往常一样,起床收拾院子、查看仪器运转情况,做好登记,必要时,还外出检查设备。这是他平凡而又琐碎的每日工作,一坚持就是47年。

杨金有,梅铺镇大坪营村人,今年71岁。1975年8月入党。1976年元月到郧县地震监测站工作,担任地震观测员已47年。

郧县地震监测站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十方院村,1970年选台,作为丹江地震台(现丹江地震监测站)的流动观测点,1972年开始投入使用。

据杨金有回忆,自1968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后,库区上游地震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夏冬季,地震频发,这段时间尤为关键,丝毫不能马虎。一个月出现震情500次左右。

1986年5月的某一天,十堰市竹山县发生地震,听见警报声响,杨金有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根据图纸分析、处理、上报地震数据,为应对地震赢得主动。当日前后发生5次,杨金有忙得连中午饭都没顾得吃。

2004年,杨金有在十堰城区买了房。据杨金有回忆,1995年,随着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监测员由最初的4名逐渐精简到1人。为了工作,他却以单位为“家”。

监测站的技术在更新,杨金有也在进步。工作中凡遇技术问题,他总会自学,摸索解决办法。“如果仪器坏了马上要报告、维修,一刻不容耽误。”于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杨金有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节假日时,亲人会来看望他。

2006年,监测站来过一名年轻的地震观测员,可是不到半年便辞职。当年,监测站换成全自动地震监测仪器后,变成无线传输地震数据,但是受自然和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刮风、雷电、机械噪音和尘埃等都能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杨金有根据所学,建议改成有线传输,确保了传输不间断。

2008年的春节让杨金有非常难忘。这一年春节,大雪纷飞,虽然非常冷,但是他心里感觉特别暖心。杨金有的家人将年饭做好后,从十堰市区送来与他团聚。女儿还为他带来了新买的棉袄,并为父亲亲自穿上。杨金有回忆说:“当时感觉浑身暖烘烘的,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工作起来更有劲儿了。”

2013年9月,原本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杨金有,本该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由于郧县地震监测站留不住年轻人,得知情况后,杨金有怀着对工作的热爱和不舍,接受了原单位的返聘,重返已经干了37年的工作岗位,甘愿做一辈子的地震观测员。

也是在这一年,杨金有突然发现自己无法正常排尿,非常难受,不得不住院治疗。一住就是半个月。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只好让自己的父母守在监测站。偶尔有一次设备故障,杨金有迅速联系一位监测站附近的懂电力技术的熟人,通过电话指导他迅速解决了问题,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2021年下半年,为了方便照顾95岁的母亲,杨金有在父亲去世后,将母亲接到身边亲自照顾,弥补这么多年来不在母亲身边的遗憾。

如今,杨金有的两个女儿均已成家。他的妻子忙着照看外孙,而他正享受晚年地震观测员的生活,平时除了维护仪器正常运转,确保安全,也会打扫卫生、修剪绿化等,还会种菜、养花。“好在,办公室有电脑、电视,日子过得还不错。”

“现在地震监测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我这个年龄而言,最头疼的是要不断学习先进技术,与时俱进,才能确保熟练使用监测仪器。”对目前工作上的困难,杨金有毫不畏惧。

“杨金有四十七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地震监测事业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尽忠职守,践行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做到了不平凡的坚守。”郧阳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陈高荣评价道。

“我是一名老党员,只要组织需要,只要自己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守在地震监测站。”杨金有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李尚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