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韬 赵硕 通讯员 旷微)今年以来,保康县聚焦民生需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建筑行业新技术运用,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筑力”县域民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在保康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南关街片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
保康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南关街片区)是该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3856.75平方米,为两栋25层住宅楼,含还建房308户,商业用房6054平方米,配套建设停车位147个。
项目于今年2月开始基础开挖工作,3月中旬完成主楼基础施工。截至目前,1号楼正在进行主体4层施工,2号楼正在进行主体7层施工,主楼和地下室正在穿插施工。
南关街片区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复杂,场内空间狭小,为深基坑施工,开挖深度超过11米,基坑降水深度超过7米,技术难点高、施工难度大。项目施工单位科学编制施工方案,抢抓施工节点,确保工程进度。
“为解决深基坑施工难点,我们采取分层开挖、分层降水的方式,对两层地下室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预埋冷却水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混凝土内部产生水化热过程中及时通水,对内部进行降温,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保康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南关街片区)总监代表黄厚学介绍说。
为保障首块大体积筏板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及安全,保康县建设工程总公司编制专项大体积施工方案、组织开展技术交底会、进行五方专项验收,采取3台泵车、20台商混车连续不间断作业20小时浇筑方式,成功完成南关街片区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浇筑施工。
据黄厚学介绍,南关街片区采用的新施工工艺,填补了保康建设项目的空缺:“南关街项目标准层采用‘铝模’结合‘附着式脚手架’施工工艺,采取模板快拆体系,主体进度控制在5天一层,计划在10月份主体工程全部封顶。”
据了解,铝模为建筑用铝合金模板,附着式脚手架又称爬架,“铝模+爬架”是当前建造体系的标准框架配置。铝模能根据建筑体实际情况组合拼装成不同尺寸的整体模架,能实现“零抹灰”或“薄层抹灰”的效果,对防渗漏具有重要意义。爬架可伴随建筑主体逐层上升、下降,为施工人员提供建筑主体结构外墙施工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两者搭配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和时间成本。
“铝模使用的快拆体系,头一天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第二天上午就可以拆墙柱的模板,所有的室内构造柱、门垛、过梁都是一次深化、一次混凝土成型,可以节省大量工期。”保康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南关街片区)技术负责人胡忠涛说。
相较于传统模板,铝模板系统组装简单、方便,爬架实现了建筑施工脚手架的机械化,二者都可重复使用,且通用性强,两者结合可以有效节省材料,提高工地经济效益,加快工期总体进度。
打好发展“主动仗”,跑出项目“加速度”。保康将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加强工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扎实推进施工进度,向群众交付放心、满意的精品工程。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加强统筹调度,充实施工力量,严抓施工安全,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标杆工程,为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保康县建设工程总公司总经理赵勇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