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6月8日至9日,宜昌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宜昌残疾人工作的目标任务: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残疾人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多形式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实现较高质量就业。
各项保障制度在对象范围、保障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有效衔接,实现多层次多元化保障。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辐射带动“宜荆荆”都市圈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100%
加强对易返贫致贫残疾人的监测和帮扶,及时将残疾人基本信息、收入、政策落实情况等与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对接,确保惠残政策应享尽享。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确保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效成色。
推动落实各项社会福利、社会优待、社会救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对象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8%以上,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残疾人基本生活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服务机构相互衔接的托养照护服务体系,研究出台托养机构扶持政策、服务规范,整合社会资源,集聚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服务,不断扩大覆盖面,努力实现就业年龄段内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应托尽托,力求服务一人、解困一家、温暖一片。
定期对康复托养机构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坚决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高度关注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精神残疾等重点群体,做到政策兑现到位、帮扶救助到位、特殊关爱到位,坚决防止发生冲击道德底线、影响安全稳定的事件。
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供给
全市基本康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总结推广远安县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经验,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筛查、诊断、随报、评估报告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家庭生活补助年龄同步延伸至15岁,持续实施在训期间免费营养午餐和意外伤害保险项目。确保全市基本康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辅具适配精准化。确保全市辅具适配率达到90%以上。
加大残疾人服务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残疾人和监护人心理健康水平。指导基层开展心理辅导、情绪管理、心理减压、家庭心理支持等专业服务,积极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继续实施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补贴、住院补贴等制度,缓解家庭和社会压力。
健全残疾人教育就业支持体系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7%以上
配合教育部门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
加强与相关企业、部门联系,精准摸排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残疾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意愿,围绕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推进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辅助性就业,鼓励盲人按摩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举办三峡残疾人创新创业论坛,建好省、市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打造全国残疾人充分就业示范城市。
优化残疾人融合发展环境
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
持续开展“康复体育进家庭”和“五个一”文化服务进家庭、进社区等项目,积极举办“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健身周”“残疾人冰雪季”、交友联谊等群众性活动,打造一批残疾人文化艺术阵地、体育运动基地,培育一批文体人才和领军人物,普及一批适合残疾人的文体活动。组织参加全省残疾人文化体育赛事。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更多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
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信访维权服务机制,完善残疾人权益保护应急措施。会同住建部门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推进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体验式监督制度化、常态化,适当扩大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范围。保障残疾人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残疾人参政议政作用。拓宽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保障残疾人职业资格考试、招考招聘、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待遇,促进残疾人平等权利更好实现。
培育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加强与机关工委和群团部门的沟通协作,让志愿助残、爱心助残成为社会风尚。
凝聚残疾人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宜荆荆都市圈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
完善残工委统筹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成员单位定期会商调度等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加快辅助器具、康复教育、托养照护、生活服务、无障碍、文化体育等残疾人服务业发展,满足残疾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探索建立“宜荆荆”都市圈残疾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项目为载体搭建合作平台,实现资源互补、工作互助。统筹推进城乡发展,通过对上争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文体教育、培训就业、康复救助等领域“一盘棋”“一张网”,实现市县联动、服务共享;鼓励引导城市优质残疾人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统筹推进城乡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汤斌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