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长寿岛村地处樊城区牛首镇政府南岸1.5公里处汉江中心小岛上,四面环水,风景优美。长寿岛湿地资源丰富,湿地覆盖率达80.37%,是三千里汉江上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河流淡水湿地之一,被誉为“襄阳之肾”。
近年来,长寿岛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将党建势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融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湖北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湿地综合体,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新图景。长寿岛村入选全省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022年襄阳A级景区式村庄试点。
党建引领是核心乡村建设有活力
支部建设“有力”。结合村“两委”换届,从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组成村“两委”班子,落实村书记、主任“一肩挑”。以选树新时代好青年为抓手,培育配备村级后备力量,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育强乡村后备军。通过优化党组织设置和干部队伍结构,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成为助推汉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资源整合“助力”。实行村“两委”班子岗位承诺,全体党员亮诺,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村级综治中心、文化中心、服务中心和办事中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层堡垒。整合村部办公资源,明确功能设置、规范标识制度、完善基本设施、强化管理使用,健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室,公开6大类17项便民代办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服务水平。
干群同心“合力”。利用周末、晚上的空闲时间,组织村民群众召开“屋场会”,聚焦乡风民俗、地域特色、地理优势等本地特色,围绕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乡风民俗、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共商共议、共同解决困难、共创美好环境。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收集意见和问题50多条,制定任务清单16项,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干的”有机结合,变“要我干”为“一起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农旅产业夯基础融合发展有活力
三方联动,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联动模式,聚能产业发展,推动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致富。村党总支借助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与在外乡贤联系,利用春节、清明返乡等有利时节召开乡贤座谈会,鼓励他们为村级发展出谋献策,激励党员回乡创业,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或农户合作,“新”人才带动引领农户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共同成立沙红桃合作社,流转土地112亩,创新发展金蝉养殖等,形成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局面,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果木种植,助力集体收入新增长。村党总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果木业,以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和加快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既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也给村民带来稳定经济效益。同时,借助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名片优势,引导村民在岛内实施万亩果木发展计划,种植桃、梨、杏、枣、葡萄、核桃等数多个品种,引进油用牡丹和阳丰甜柿683亩,种植韩国猕猴桃132亩,借助沙壤土优势,大力种植200余亩山药,形成一年四季既有壮观的花海景观,又有累累的香甜硕果。每年秋季,沉甸甸的柿子挂满枝头,犹如一个个金黄色的小灯笼,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揽胜。
文旅融合,绘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和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的品牌优势,依托优美的自然湿地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融合发展湿地人文与自然景观,全力打造生态观光游、采摘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文旅品牌,大力发展以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休闲采摘、沙滩露营等为一体的“农家乐”经济,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人文环境吸引外地游客和近郊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感受文化,推动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绿水青山为底色生态村庄有魅力
倾注心力打造水清景美村落。以推进汉江十年禁渔行动为抓手,筑牢汉江生态屏障,组织“清漂队”定期开展宣传、巡河、河道清漂等工作,护好一江碧水。以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共建发展,引导村民在环岛四周与水域接壤的湿地、滩涂上大面积植树造林,在河边荒滩地种植三万多棵竹柳,在村组种植桂花、垂柳、香樟、美国红枫等一万多株,同时对村级主要干道进行刷黑、绿化、亮化,以“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组一韵”打造“汉水绕绿洲、绿满长寿岛”的四季皆景生态美景。
因地制宜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化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实行党员分片联户制度,党小组长示范带头,带动群众将自家门前屋后扫干净、码整齐。开展农房立面改造、厕所革命、堰塘治理、道路刷黑等,清运边角陈年积压垃圾,升级改造14公里环岛半循环路,绿化美化村道,栽植乡土乔木、建设文化长廊、修建文化小广场,完善村湾宣传栏、村识村标等,打造焕然一新的生态靓村。
着眼长远建设生态美丽乡村。围绕乡村生态振兴,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湿工程,发动农户与湿地公园签订退耕还湿协议近80份,恢复湿地植被769亩。成立党员志愿队,划分党员责任区,带动村民积极参与湿地公园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动,常态化开展“爱岛护岛”“守护蓝天精灵 共享美好家园”志愿服务,唤醒村民的生态意识,激发村民的生态热情与生态担当,把村庄建成拥有“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自然生态美景和产业兴旺、乡风淳朴、治理有效的生态文明乡村。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惠勤 陶昕怡)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