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农村新报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汪飞、尹基殿)今年以来,黄梅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共同缔造为理念,以城乡一体优质均衡为主线,十大机制“全覆盖、一张网”整县推进教联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和谐发展、美美与共的良好教育生态,为加快建设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贡献教育力量。
5月18日,黄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黄梅县推进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根据省市要求,结合该县实际,推出十大机制有声有色地整县推进教联体建设。
该县建立完善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机制。教联体依据党员数量,核心学校成立党委(党总支),设立专职党组织书记,成员学校成立党总支(党支部),核心学校校长兼任党组织副书记、成员学校执行校长兼任核心学校党组织成员、成员学校党组织书记。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标准选优配强书记、校长。
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机制。核定编制岗位职数。加强教联体内教师统一调配,教师变“学校人”为“教联体人”,根据各成员学校学生人数,按师生比、班师比核定教师编制数,让教师编制发挥最大效能。教联体在核定的编制、岗位总量范围内,统筹管理岗位设置。加强教师统一管理、加强教师合理流动。建立执行校长任期满两届、教师工作满六年必须在教联体内跨校区交流轮岗制度,交流教师在一个成员学校工作不少于三年。
建立完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统一教学安排。教联体成员学校实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安排、统一作息时间。组织开展优质学科“领”教、薄弱学科“送”教、紧缺学科“走”教。
建立完善家校社共商共谋机制。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德育为先,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促进成员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校主导、家庭主责、社会主动的原则,整合教联体内家长、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各种资源,共同支持教联体特色课程开设、学生安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研学实践、学困生关爱帮扶等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教联体作用,做好控辍保学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建立完善技术赋能共联共通机制。实现学校治理信息化。加快实施教联体内成员学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在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交流等方面作用。推进教联体内行政管理数字化建设,统一管理平台,联接成员学校安保、食堂、教室监控等设施,织密安全网络,加强线上巡课。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和设备配置,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
建立完善条件保障共促共进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按照强县工程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县域学校规划布局,科学制定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合理安排中央和省专项资金,实施能力提升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善教联体成员学校办学条件,推动教联体成员学校办学条件大体相当。
建立完善乡镇和教联体共辖共护机制。强化乡镇属地管理职责。按“部门主管、属地辖管”原则,建立乡镇党委、政府对辖区内所属学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交通保障、控辍保学、校园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长效机制,共同维护广大师生安全。
建立完善公民办学校共教共研机制。加强公民办学校教育深度协作。公民办学校相互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模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促进公民办学校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建立完善省内高中共帮共扶机制。实施帮扶提升工程。认真贯彻湖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按省教育厅安排,抢抓全省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机遇,积极争取省内优质示范学校对口帮扶该县普通高中。
建立完善建设成效共测共评机制。加强对教联体建设过程的诊断指导。教育部门成立专家指导团队,建立常态化视导诊断机制,定期深入教联体成员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加强对教联体建设过程的研究和指导。
该县构建“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全面统筹、“一贯到底”整县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设置教联体,以城区(含小池滨江新区、龙感湖管理区)1所优质学校为核心学校,通过“城联乡”“强联弱”“大联小”方式,设置了24个融合型教联体(其中初中6个、小学12个、幼儿园6个),全县106所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32所公办幼儿园全部纳入教联体建设,实现中小学校、幼儿园融合型教联体全面铺开,机构、人员、经费全部调整到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