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小桃王”情系仙桃——记桃艺传承人、市桃树研究所所长许泽坦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2-12-02 10:53:54

在仙桃,提起“桃树大王”许先平,广为人知。而今,他的儿子“小桃王”许泽坦,大有赶超之势。接过父亲育桃接力棒,许泽坦在桃产业探索之路上,越走越从容。

许泽坦,男,35岁,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与父亲并肩作战,专注育桃、售桃、桃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带领乡亲依托桃子脱贫致富。育成“仙桃一号”系列桃品种。先后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青联委员”“仙桃工匠”“全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许泽坦,男,35岁,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与父亲并肩作战,专注育桃、售桃、桃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带领乡亲依托桃子脱贫致富。育成“仙桃一号”系列桃品种。先后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青联委员”“仙桃工匠”“全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11年,许泽坦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系毕业,回到父亲身边做助手。在父亲支持下,他积极寻求与全国知名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试图让仙桃的桃子品种更优、销得更俏、走得更远。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2013年,他与湖北省农科院桃树综合实验站站长何华平研究员合作,完成了桃树限根栽培试验以及湖北省早熟桃地方标准的制定;2016年,与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国怀教授合作,完成了桃树流胶病课题子项目仙桃实验站的建设和“桃树简化修剪法”“对‘仙桃一号’桃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随后,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合作,完成了“仙桃一号”系列品种在江汉平原以及武汉市等地试验表现研究;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杨波、张忠慧研究员合作,完成了“仙桃一号”高标准示范园的创建。

父亲那代育桃、卖桃,崇尚辛苦加坚守,一切靠经验、拼时间。而“小桃王”许泽坦更相信科学,追求桃品质,锁定“高效率”“普惠性”及“市场价值”。父子二人,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经过十多年磨砺拼搏,如今他们已创办了全省唯一的桃树研究所,拥有桃树品种资源400余份,建起了全省唯一的桃树种子资源圃和桃树博览园,成为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常务理事单位。目前,拥有高产“仙桃一号”生产基地2942亩,网络种桃社员200多名,“仙桃一号”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我是站在父亲肩膀上起步的。”许泽坦常说,没有父亲那代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专、精、深地育种,自己不可能如此顺畅地提产量、搞电商、打品牌,“饮水思源,我感恩父亲,感恩生我养我的剅河这片土地。”

常怀感恩心,激荡创业志。最近10多年,许泽坦和父亲扎根家乡剅河镇,创办许先平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535元/亩的价格流转董庄、吴场、新场等6个村的2942亩旱地,全部栽种了“仙桃一号”系列桃树新品种,带动全市食用桃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每年春天,剅河遍地桃花灼灼,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小镇”,吸引远近游客慕名而来;夏秋桃子成熟,累累满枝,带动乡邻上千人就业创收,摘桃、装箱、打包、运输或帮着直播卖桃……

纯自主品牌,广受好评的口感。饱含许泽坦父子两代心血的“仙桃一号”系列品种,如今已在“鲜桃界”占有一席之地,在2018年“秦安杯”全国赛桃会上,斩获银奖。许泽坦也因鲜桃情、桃成就,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青联委员”“仙桃工匠”“全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为让桃产业链延伸得更长、市场更广,许泽坦近年已在探索“仙桃一号”深加工,做桃罐头、桃干果。并参与园林绿化、城乡“共同缔造”项目建设,输出技术、种苗,铺展更大的“仙桃画卷”。

前不久,许泽坦的桃树研究所被省科技厅指定为全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站,他本人作为省科技特派员剅河工作站站长,在授牌仪式上郑重表态:“这个工作站是平台,是我们科普工作者服务周边乡亲的窗口,我一定不负希望,尽我所能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撒得更广,惠及更多人。”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郑恒)

责任编辑:殷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